Q药店准备开业,正在上货,安排了丁诺药师陈列处方药柜药品。丁药师很用心地做,做到一半的时候,店经理莫迪过来看了一下,很不满意,说:“丁药师,这些小瓶心脑血管用药就不要摆在背柜上第三、第四层,这么好的位置可惜了,顾客会主动要这些药,而且又不好看。”丁药师一脸茫然,说在以前的单位从来没有对处方药陈列有这种“美感”要求,只要按系统分类好就可以了。莫迪说:“时代变了,处方药陈列不仅要规范,更要注重美观,有量感、有内涵,这样对我们业绩提升也是有帮助的。”
莫迪这里说到的处方药陈列问题在多数药店是被忽略的。因为处方药是封闭的,且是顾客凭处方购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处方药的陈列没有章法。目前我们在处方药的陈列上存在以下问题:
(1)处方柜成了“小仓库”。不少药店的处方柜被塞得满满的,特别是最下面一层,看上去就是一个“微型仓库”,又乱又难找。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一些处方药动销快,备货较多,还有就是处方柜台在多数药店都较挤、空间小、品种多、放不下,工作人员没有办法,只好“塞”。
(2)缺乏章法。处方药的陈列多由药师完成,药师陈列时按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进行分类,这没有错,但仅此而已,在陈列细节上不会去做更多考虑。
(3)没有重点。顾客走到处方柜台看到密密麻麻的药品,看不出这家药店在处方药中重点关注哪些品种。其实虽然无法主动推荐处方药,但是不少处方上是药品的通用名,而同一通用名的药品不止一种。这时,工作人员在提供药品时是可以进行重点引导的,而陈列上也可体现出来,当然,一定要注意药品的规格。
(4)美感的缺失。处方药包装也是很好看的,只要陈列时注意排面与层距,运用合适的技巧,也可以做出有吸引力的陈列。
(5)药品被隐藏。一些处方药因为没有位置,被侧放或者是平放,顾客根本看不到药品的“面”。有的甚至被隐藏在成堆的药品里,连价签都没有,很难找到,当然也可能受人为因素影响。
在处方药陈列上,因其被限制而被忽视。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在遵循法规的前提下,可以进行“亮化”,笔者给出如下建议:
(1)规范品类。处方药并非越多越好,有的药店单芦丁片就有四五个厂家的产品,完全没有必要,这类品种的品牌敏感度低,一个就足够了。这种品类问题需要很好地规范一下,去除重复的又没有价值的品种,价格带多体现在有不同目标人群的部分高价值品种上,而不是体现在所有品种上。
(2)改善习惯。一些药店习惯将处方药放在背柜最下层,方便省事。其实在背柜下面一般都有小柜子,可以储放柜台上摆不下的药品,药店人员应养成习惯将放不下的处方药整齐分类放在背柜下面的小柜子里,而不是塞在柜台上。如果是小柜子里也摆不下,那就要看一下进货是否过多。其实库存过大,对药店来说,是隐性成本增加,看不见的成本,但却每天都在花钱,老板可是很心痛的。
(3)区隔明显。一般来说,我们会将心脑血管药品与内分泌药品相邻摆放,呼吸系统药品与抗感染药品、神经系统药品与运动系统药品相邻等,这是疾病内在的联系。只是笔者想说的是,即使是有关联的系统,其分类区隔也一定要明显,更不用说没有内在关联性的药品了。有些药店同一个层板上左边是骨关节用药,右边是避孕用药,着实难于恭维。
(4)重点突出。处方药陈列也同样有黄金位置,背柜第二层至第四层正好是视线上、下15º的范围,是顾客最易看到的位置。这个区间的药应体现出公司的主导品种,扩大排面,做适当的量感甚至双层陈列。
(5)正面朝外。这一点对所有的商品都适用,处方药也一样,商品正面朝外能向顾客传递清楚的信息,也是向顾客表示欢迎。想想看药品以“屁股”对着别人,那是在表示什么呢?侧放与平放都应避免。
(6)一线原则。在陈列商品时,应保持前后方向与水平方向都在一条线上,也就是纵向与横向都是直的,这在处方药上也同样应坚持。只是处方药中有不少是小瓶的,要坚持做到不易,但是做到了就是优秀药店的标准。
(7)高度渐进。一些药店陈列处方药时,同一层板上,高高低低像山峦起伏,这样并不“美”。药品陈列应左高右低,或者左低右高也没多大问题,但各层板要遵循统一规律才会规整。
处方药要按规矩卖,也要按规定陈列,但并不意味着无法“美化”。在遵循法规的前提下,仍可以通过关注其整齐度、内在联系、重点品种、品类、区隔等来优化视觉体验,驱除“弊病”。这样做,也可间接控制成本,提升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