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流程优化十大原则

流程优化是流程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因此流程优化遵循流程管理的原则理所应当,不容置疑。流程设计有“务实、独特、简洁、高效”的8字准则,那么流程优化也应该有优化原则。

最初笔者提出的是流程优化5原则(详见张国祥著《用流程解放管理者》第106页)。随着笔者主导企业管理变革项目的增多,在企业实践中又不断补充、增加了新的要求,有的可以上升到通用准则。

经过深思熟虑,在保留原来流程优化5原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5项原则,合起来形成新的流程优化10原则。

(1)高于现实原则

基于现实改善,但不允许囿于现实。以现实可行、发展有力为出发点,目标定得高一点,让员工跳起来够得着。囿于现实等于原地踏步,高于现实才能进步。

(2)借鉴标杆原则

别人都能做到,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到?别人能做这么好,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好?向标杆企业学习,增强员工的信心和斗志。

借鉴标杆不是照抄照搬,是在标杆企业的基础上借鉴创新。把借鉴标杆原则与高于现实原则和鼓励创新原则结合起来。

(3)鼓励创新原则

鼓励各种突发奇想的言论,鼓励员工大胆挑战现有的一切,允许员工大胆想、大胆讲、大胆画(创新设计)、大胆改(修改原有做法)。鼓励创新意味着包容失败,在优化阶段,对试错讲错的员工不打板子、不戴帽子(不处罚、不批评)。

有的企业定出这样的规矩:“集体讨论吵够,执行不折不扣”,就是鼓励创新原则的细化。鼓励优化环节互相辩论、鼓励讨论会上激烈争吵,并且申明言者无罪,一旦决策通过,在贯彻执行阶段任何人不能说三道四。

(4)全员参与原则

没有全员参与的流程优化或管理项目为什么大多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是没有发动群众,依靠少数人“闭门造车”造成的。流程优化是对企业运行活动的全面升级,涉及企业方方面面、涉及企业全体员工,没有全体员工的参与怎么可能成功呢?

全员参与能做到吗?是不是搞形式主义?笔者的回答是必须做到,而且绝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全员参与流程管理创新理念和实施方法培训、全员参与涉及本岗位的流程设计讨论、优化讨论、试用期间的培训、实施前的培训与执行签字承诺。这些工作做起来很难吗?这些工作不做行吗?

(5)一次做好原则

就是一次把事做正确,此原则重点针对重复工作,就是要消灭重复工作,消灭层层请示层层汇报,为员工优化流程提供理论依据,与“岗位员工都是称职的”理论假设相呼应。

(6)专业专人原则

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往往与“一次把事做正确”成双成对出现,此原则针对多人把关和毫无必要的重复签字工作,为使“照顾元老或所谓资深人士”的“面子工作”退出舞台提供强大的理论武器。

(7)打破传统原则

束缚员工思想的观点、束缚员工手脚的规定统统都要打破,改变被动等待、改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改变各自为政的做法,接受流程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学会用流程思考、按流程做事。当然,打破传统,不等于摒弃一切,优良传统必须继承。

(8)穿透部门原则

成立部门是企业管理摆脱农耕习俗影响走向规模化的开端,一百多年来,“部门设置”为企业进步和工业革命立下汗马功劳。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物极必反”,日益深厚的 “部门墙”越来越成为阻碍工作沟通、影响工作效率的桎梏。打破“部门墙”的呼声日益高涨,打破“部门墙”的实践也越来越丰富。因此,穿透部门原则成为流程优化原则也就必须坚持,流程优化也顺理成章成为穿透“部门墙”的利器(责任从岗位到岗位,部门墙就破了)。

(9)缺一不可原则

缺一不可是流程优化的最高境界。管理学上的“氨基酸组合效应”用于流程优化非常恰当。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企业在进行流程优化时,不妨大胆借鉴“氨基酸组合效应”,将所有可有可无的环节、可有可无的活动统统砍掉。

笔者曾在总裁班课堂讲的流程优化三原则(删除无效、合并低效、挖掘高效)就是“缺一不可原则”的细分表达。

(10)始终贯彻流程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十项原则就是始终贯彻流程管理的八大原则,故此不再解释。

前四项和第十项原则即原来的流程优化5原则,第十项原则为了便于大家记忆或转述,可以简称“贯彻基本原则”,在字数上也与前十项对等。

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增加或补充流程优化原则。

某企业流程优化的企业原则:

​ 能一个人干的事,不用两个人;

​ 能两个人干的事,不用三个人;

​ 能让基层员工干的事,不用上级干;

​ 能由下层管的不用上层管(能由主管处理的事不用处长管,能由处长管的就不用部长管,能由分公司定的不要集团批……)

归根结底一句话:多产多销,不做亏本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