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扎堆的短视频平台

2005年,Yotube平台在美国注册上线。随着UGC短视频生产开始兴起,我国的短视频也进入探索期,但大多数是以社会热点为主,主要是由优酷、土豆这些综合类视频网站驱动。

从2011年开始,资本逐步地进入短视频行业,快手、美拍、秒拍等平台陆续上线,短视频内容呈现多元化、生活化。

2016年,是短视频发展的元年,随着冰桶挑战的火热,短视频APP进入爆发期,抖音、梨视频等短视频平台陆续上线,成为应用市场的“当红炸子鸡”。

2018年底,我国短视频用户达到6.8亿,网民使用率达78.2%,成为除即时通讯之外的第二大移动互联网市场。截止到今天,短视频行业发展已经高度成熟,短视频用户规模也迎来了“刘易斯拐点”,短视频活跃用户的规模连续三个月环比下降,这标志着短视频行业同大多数移动互联网行业一样,由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保留存、提黏性已然是现在短视频行业的重点。如图5–1所示。

图5–1 短视频活跃用户规模

此前短视频业态是创作者基于个体兴趣,依靠个体或者小团队生产制作内容,生产的稳定性、中长期规划能力、商业化能力欠缺。而今涌现了一批头部短视频公司,通过签约等形式和个体内容生产者/网红达成合作,系统地帮助他们解决运营推广、中长期规划以及商业化等工作,即MCN(Multi Channel Network,新媒体创作人联盟形式)化。从专业PGC短视频制作团队,到电商产品短视频展示,再到媒体平台的短视频频道,短视频行业已经从“短视频+X”逐步地发展到了“X+短视频”,短视频已经从平台,开始向各个领域蔓延,垂直领域成为短视频的突破点。如图5–2所示。

图5–2 垂直领域成为短视频的突破点

而随着垂直化、专业化内容的不断涌现,短视频将面向更加细分的用户群体。据数据统计,短视频平台平均每个用户每分钟会浏览7个左右的视频,用户对视频的容纳度并不高,这就要求短视频平台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挖掘出用户的兴趣,此时精准的个性化推荐将承担更重要的角色。

短视频的个性化推荐主要分为兴趣个性化和地域推荐,后者是依据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作为推荐依据,从理论上讲,离当前用户物理距离最近的用户所发布的视频会被优先看到。此外,短视频平台还有基于共同兴趣的好友推荐,以帮助用户建立更多的社交关系、发现更多感兴趣的内容,从而让短视频平台获得更高的用户忠诚度和用户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