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培训师职业角色认知:从概念到实践

在进一步探讨培训师自我管理的具体范畴及相关改善措施和路径之前,有必要再一次审视、解读一下培训师的职业角色。

我们知道,关于培训师的角色定位,普遍认同的一种说法是“集编、导、演三重角色于一身”。

所谓“编”,就是编剧,指的是培训师需要将自己的课程编成一个“剧本”。而这个剧本的形成,需要动用的是培训师自身所拥有的认知和技能资源,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编写、编撰、编辑、编排等一系列工作,才能保证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剧情”得以顺利推进。

而“导”和“演”更是一个动态推进的过程。在具体的实践中,更考验培训师对时间的分配与把控;对目标的确立、梳理及调整;对情绪收放的把握;对知识、技能要点的系统梳理和深度挖掘;对言语行为的有效控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涉及培训师对上述三重角色所需“硬知识”(这是作者自创的一个词,是指那些经由前人总结、提炼并有一定实践指导价值的理论层面的东西,包括定义、理念、观点等)的储备,更直接指向培训师“软知识”(指的是培训师经由自身实践体认而形成的认知体系和行为习惯体系等)的有效积累。

所以,仅仅就培训师的角色所需要承担的实践任务来说,从概念到实践之间就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而这段“鸿沟”无不需要培训师通过自我管理的反复实践习得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来填充,以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