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以公里数来定义商圈

业内经常用周边3公司(有的5公里)来划定自己所能覆盖的商圈范围,认为周边3公里(5公里)就是自己的商圈,并以此来衡量竞争状况、布局自己的店铺,但结果不是过失机会,就是布局过密,自己门店之间互相抢生意。其实是存在思想误区,商圈不是以“公里数”来定义的,而是用“顾客行动轨迹”划分的。企业需要实地考察人流走向、就餐习惯等因素,以此来确定每一个店铺的有效覆盖范围,锁定各自的目标顾客,形成各自的就餐商圈。

肯德基在北京南站开了7家店

如图6-4所示,以北京南站这个商业圈为例,肯德基有7家。如果按照3公里的说法,这7家门店岂不是都在一个重合的商圈,要自己抢自己的生意?实地考察发现,北京南站有多个进出站口,而且还有地铁的出入站口,这

图6-4肯德基北京南站商业圈

7家肯德基之间的远近是按照人流走向来划分的,距离再近,不在其他餐厅商圈范围内也没有关系,因为每家店都有属于自己的餐厅商圈。

5.尽早进入核心商圈

近几年,以城市综合体为代表的繁华商圈发展迅猛,很多餐厅纷纷入驻,仿佛进得越早生意就越好,但几家欢喜几家愁。核心商圈固然诱人,但租金往往高得吓人,而且不见得就有合适的空铺位。刚刚进入这个行当,经营能力不足,很可能赔钱,如果在这上面死磕反而是浪费时间。同时,要分析品牌的自我定位和核心商圈的定位匹配度,否则就会产生选址误区:客流量大、租金高,但是符合品牌定位的有效客流少。

6.傍大牌一定能有好业绩

跟随大牌的策略,是获取新顾客的一个法宝,大牌可以帮你导流,节省获客成本。但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往往大树底下不长草,在顾客心里你可能只是个备胎。傍大牌的餐厅的顾客往往黏性不高,竞争力不强。如果还是想选择跟随策略,请你先问自己几个问题:你的目标人群和大牌重合吗?如果重合,你如何从大牌手上抢走顾客?你能否拿到最起码银边的位置?你的资金实力,或者说流动资金充足吗?能否耗得起?连国际巨头星巴克选址都要远离快餐店,何况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