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略环境监测的有效工具

在战略规划期内,战略环境的监测重点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监测三个方面。

1.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监测

企业根据自身的产业特点,选择对企业发展最相关的几个(一般不超过10个)宏观与产业环境的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排列,描述其变化的程度和变化的趋势。这些变化对企业带来哪些机会和威胁,企业可能采取的对策是什么?

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可以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填写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监测表,并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达成共识。如表7-8所示。

表7-8 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监测表

2.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企业从争夺市场的需求出发,找到赢得客户的最主要的几个(一般不超过10个)影响因素。按重要性进行排列,列出企业与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一般不超过三个)进行比较,找到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提出可能的对策。

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可以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进行与竞争对手比较,并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达成共识。如图7-14所示。

图7-14 与竞争对手比较(示例)

3.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监测

企业从产业发展趋势、市场竞争和争夺市场的需求出发,找到获利持续健康发展,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内部资源和能力影响因素(一般不超过15个)。按重要性进行排列,列出企业的现状,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现状与未来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企业是机会还是威胁,企业要采取的对策是什么?

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可以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进行做一次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监测,并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达成共识。如图7-15所示。

图7-15 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监测(示例)

参考阅读:某综合性集团的战略环境监测

某综合性集团旗下有多个子公司,形成了六大业务板块,涉及临港贸易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配套服务、投资与金融、电子商务与智慧城市、文化与体育多个产业。

1.外部环境监测

该企业在进行战略环境监测时,综合利用了PEST和产业链分析法来监测多个行业的外部环境变化。以电子商务行业为例,首先进行了PEST分析。如图7-16、图7-17所示。

图7-16 中国电商进出口贸易对比

图7-17 中国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及增速

图7-18 2018年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如图7-18所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城镇化率的提高,让互联网普及率也逐步提高,至 2018 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 29 亿,全年新增网民 5663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综合PEST四个因素,这都为电子商务的发展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还原产业链,如图7-19所示。

图7-19 中国电子商务产业链

根据以上两步,总结出了外部环境变化后需要的核心能力,与企业自身能力做对比,B2C电商关键成功要素中,营销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至关重要。对于某集团来说,如果想要吸引大量C端的客户,则需要在营销能力和提供优质服务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如图7-20所示。

图7-20 B2C跨境电商关键成功要素

根据外部环境监测到的成功要素变化,同时考虑到自身能力的匹配程度,该集团制定了战略调整措施:在该业务领域内,逐步减少投入,将该业务定位由主力之一改为维持型业务。

2.内部环境监测

(1)通过历史事件回顾,总结出公司目前的成功要素和优势,以及现在的资源积累。如图7-21、图7-22所示。

图7-21 成功要素和优势

图7-22 资源积累

(2)利用OCAI模型,监测组织文化与战略的匹配度。如图7-23所示。

图7-23 组织文化与战略的匹配度

根据模型显示,公司目前的目标绩效导向偏低,且低于中国国企均值。结合公司战略目标,现在处于业务扩展期,需要在5年内冲击翻倍目标,缺乏目标绩效的文化导向与战略要求不相匹配,结合前面对于内部资源的梳理,该集团的人才队伍国际化、能力经验丰富,同时集团发展基础和优势都具备。在此情况下,根据内部环境监测分析,集团做出了相应的战略举措调整方向:针对文化,未来将强化市场意识、危机意识。具体措施如下:

​ 确立清晰的战略导向的同时,要将其细化到各专业、部门、员工个人目标层面,并加大对战略目标的解释力度。

​ 关注竞争,研究市场和竞争对手,并向员工传达。

​ 关注外部合作,建立客户管理机制,实现共赢。

​ 持续关注核心业务的成长潜力并研究新的高成长领域。

​ 对绩效考核进行优化,建立基于目标实现的绩效考核体系,并和下属单位、员工充分沟通。

​ 管理风格适当向结果导向倾斜,培养内部竞争氛围,通过优胜劣汰价值,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