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一个“道”字。道是什么呢?这个很麻烦,外国人学中国文化,最怕的就是“道”,恍兮惚兮,说不清道不明,又到处都是,绕都绕不开。当然,我们从小生活在中国文化的这个“大道”中,耳濡目染,应该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我们理解这个道,当然就有大道、小道之分,所谓“大道无形”、“小道可观”,而且小道是可以贯通大道的。一般来说,世间百业都有道,比如下棋有棋道、写诗有诗道、练武有武道、经商有商道、喝茶还有茶道,等等,总之,这些都是世间的小道。这些小道都是可以通大道的,哪怕你是一个杀猪宰牛之辈,你都能够由小道而悟大道。
我们看《庄子•养生主》,一个宰牛的庖丁,他也能够悟道啊,而且悟得还很深呢!庖丁跟国君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我之所以乐此不疲地宰牛,是要通过这个过程悟道啊!我心中想要的是大道,而不是炫耀宰牛的技术有多好。我们看他宰完牛以后,是“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虽然庖丁是一个身份极其低微的宰牛屠夫,但是在国君这样的权贵面前,居然能够“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显得无比高傲,一点都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在座的各位,如果我们在某些场合,要面对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面对社会上最有权力、最有财富的人,会不会表现得如此从容、大气?我看一般人很难有这个自信。为什么两千多年前,庄子笔下的这个宰牛匠能够如此自信,能够“见王侯而藐之”呢?就是因为他身上充盈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志于道”的精神。
所以,小道通于大道的关键是什么?就在于每个人能够安身立命于自己的位置,在我们从事的各行各业之中,能够排除功利心,不计较是非荣辱得失,一心一意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这样的话,你就能像庖丁一样,从世间小道中获得通达于大道的智慧。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真精神之所在。
现在很多人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批评中华传统里面等级制度森严,说君臣父子、忠孝节义这一套儒家伦理是“封建糟粕”,这就让人哭笑不得了!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没有权利和义务上的等级分工,这是一个社会稳定有序的基本前提。中国传统社会中所谓的等级制度,是任何一个秩序井然的人类社会的共性;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恰恰是在精神上独立、平等与解放。从精神意义上而言,中华文化是最讲究平等的,孟子主张“人皆可以为尧舜”,哪怕在最低贱的行业里面,哪怕是最低贱的人,同样能够领悟大道,同样可以成圣成贤。
所以,中华文化的真精神,就是不管人的高低贵贱,不管世间的百业万象,都可以平等无碍地通向宇宙的最高真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