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任何一堂培训课程,无论其内容多么丰富或庞杂,究其主体框架,仍然是由若干核心的概念、定义、观点、理念等,以层次错落、彼此交互的方式构成。虽然这些理性、抽象的东西,可以采用教科书上的说法,依照学术(理)规范予以表述,但是如此一来,会把一堂培训课程弄得沉闷、僵化、了无生趣。所以,如何对这些理性、抽象的东西进行生动、有趣的解读、诠释或演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程的生趣与活力。这就要用到一种别开生面的培训方法——“说文解字”。
在具体介绍这种培训方法之前,需要向各位交代,“说文解字”培训方法的灵感来源于许慎的《说文解字》。我们知道,直到现在,汉字的“四体二用”(即象形、指示、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仍然以许慎之解为核心。也正是汉字这种独有的特性,我们可以借用这一思路,另辟蹊径,把原本正统、规范的解读进行适度消解,拓展出另外的视角,让有些本来比较抽象、难于把握其内在精髓的理性的说法,变得更加有意思,如果一堂课程“有意思”,将可能让学员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先举几个例子。
比如,一个“忙”字,如果我们非得要去描述关于忙的种种状态,不但费时,而且可能进入无效定义的死胡同。但是,换一种说法:“所谓忙,就是心亡”,变得简单而又意味深长了,很多事情不正是因为无心为之又不得不为之,最后让人变得毫无方向吗?或许还可以进一步倡导“既要埋头干活,又要抬头看路”的理念来。
比如,我们常常会说,某某某在众人面前总是魅力无限。那“魅力”一词该如何阐述呢?如果进入学理层面的探索与分析,最后可能还是云里雾里。假如换一个说法呢?将“魅”字拆开说,“魅力就是一种鬼都未知的力量”,恍然间,可能就茅塞顿开了。
再比如,“遗憾”这个词,如果一味地描述那份微妙、细腻的感受,恐怕很难表述清楚,所以,换一种说法,“遗憾就是一种珍贵的感觉悄悄地从心中溜走”,不但形象,而且还有那么一点生趣了。
以上这些手法,称之为“拆字释义”,这是“说文解字”培训方法中的一种运用技巧。
又比如,“粗枝大叶”这个成语,原意指一个人做事不太注意细节。但是,我们解构成另外一种说法,“一棵树之所以能够浓荫蔽日,恰恰是因为其枝粗叶大”,联系到培训课程本身,只有课程的主干粗壮,加上枝叶繁茂,才可能更加丰富、饱满,所谓“主干粗壮”指课程的核心理念,“枝叶繁茂”指支撑课程核心理念的大量素材。
再比如,“敬业”所要倡导的理念,如果我们走入解释的方向,也许到最后也很难把握到其精髓,而换成“敬业就是敬畏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表述,也许犹如“当头棒喝”,或许能够引发学员更多发散性的思考。
如此这般,虽然有“牵强附会”之嫌,但至少在莞尔一笑间,为学员展开了另外的观察或思考的视角。类似这样的方式,称之为“拆词连句”,也是“说文解字”培训方法的一种运用技巧。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说文解字”这一培训方法的运用,需要培训师有一定的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能够找到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嫁接的关键节点。当然,一堂培训课程的生趣与活泼不能仅依靠单一的培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