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雩祈雨仪式

好了,我们说回到五种庶征上来。那么,到底有些什么样的征兆,可以被我们观察到,并作为判断吉凶、做出预案的证据呢?古书所讲都是一些线条性的文字,看似简单,但要引申发挥起来,恐怕就不那么简单了。我们先把这个线条梳理一下,请看原文:“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曰哲,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

“休征”是什么意思?休者,息也,就是修歇下来。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事嘛,我们平常忙忙碌碌,能够有时间休生养息,养精蓄锐,当然很好了。所以,这里的“休征”,就是指好的征兆。那么,“休征”指的是哪些好的征兆呢?“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曰哲,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就是将“雨、旸、燠、寒、风”这五种自然现象与前面所讲“敬用五事”中的“肃、乂、哲、谋、圣”这五种品格相匹配、相对应。

我们前面讲过,“敬用五事”指的是“貌、言、视、听、思”,这是我们心性修养的五项重要内容。这里直接将大自然所显现的“五种庶征”与人的心性修养挂上钩来,可见古圣先贤立则立义,从来都不离开这个。

我们首先来看它们之间的关联。“曰肃”,就是前面所讲的“貌曰肃”,我们的外貌气质,应当庄严肃穆。真正心性修养很好的人,他的气质就应该是这样的,就像孔夫子的学生眼里的孔夫子一样,是“望之俨然,即之也温”。这里讲“曰肃,时雨若”,就是讲你以端庄肃穆的面貌去祈雨,及时雨就会到来,雨量就会很适当。我们看古人求雨,也很有意思的。如果一个地方出现大旱,怎么办?那就要请高僧大德,然后筑坛祈雨。同时,这个地方的最高领导也要到祈雨坛上来,也要非常庄重肃穆地参加,之前还要沐浴净身,最后举行祈雨仪式。如果是全国性的大祈雨法会,那么皇帝就要亲自到祈雨坛上来,跟高僧大德们一起来完成祈雨仪式。

当然,先秦时代还没有后世的僧、道,国家或地方的祈雨仪式,主要是由专门掌管卜筮的太卜官、神巫们来主持,祈雨的仪式叫“舞雩”,整个过程要歌舞呼号,但不能有乐。为什么不能奏乐呢?就是因为“曰肃,时雨若”,要把“貌曰肃”这个庄严肃穆的气氛树立起来,这样就会时雨普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