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合作是产品运作成功的关键

厂商双方是相反相成的欢喜冤家。对市场、对利润的获取是双方共同的目标,但市场运作的细节,包括资源投入、双方分工各个方面,双方又是天然相对的。

双方能否有契合的市场操作思路、明确的分工,发挥双方优势,实现合力最大化,是市场开拓能否成功的基础。

双方是否拥有共同的操作理念、共同的产品定位、共同的区域市场定位,是厂商能否高效合作的基础,如图11-6所示。

图11-6 厂商合作关系图

厂商合作的三种模式

产品的市场运作,根据组织及资源配置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厂商合作模式:厂家主导运营模式、厂商共建运营模式和商家主导的品牌买断运营模式。

1.厂家主导运营模式

厂家主导运营模式,如图11-7所示,厂家完全主导产品可投入资源与投入方式,设立精细化组织对渠道及重点终端进行掌控。厂家能够主控市场发展的方向,能够有效发挥厂家先进的营销模式与方法的威力。

图11-7 厂家主导运营模式图解

厂家对渠道链进行全方位管理,渠道业务人员管理经销商及分销商,终端业务人员管理终端,并按终端类型进行细分,餐饮终端业务、流通终端业务、商超终端业务、团购业务人员。

对于经销商而言,无论在营销策划层面,还是在渠道管理层面,享受了来自厂家的保姆式服务,这也就意味着,经销商的经营自主权与灵活性会受到一定限制。

2.厂商共建运营模式

厂商共建运营模式,如图11-8所示,厂商合理分工,厂家制定市场运作方案,进行配置资源,由经销商根据厂家运营思路在厂家可控的资源投入下搭建渠道,操作终端。厂家能够极大地缩减组织投入,并能够主控市场发展方向。

厂商优势辅助结合,发挥厂家的营销先进性优势,同时发挥商家的组织能动性优势。

图11-8 厂商共建运营模式图解

3.商家主导运营模式

商家主导运营模式即品牌买断运营,经销商底价进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厂家无需投入任何资源,全完依靠商家运作。

对厂家来说,利润较低,掌控力不强,但在弱势竞争下,可实现挤压渠道、打击竞品、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

对商家来说,利润空间大、操作灵活性高、自主性强,但也就没有了后续市场投入支持,没有了高端营销层面的软性支持。

总结:面对市场的机会与产品的诱惑,经销商要耐得住寂寞。好机会,也需要对应的实力;好产品,也需要相应的策划与推广。产品的选择与开发,考量着厂商合作关系,需要经销商进行系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