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斯公司的创始人西尔斯(Richard Sears)生于1863年,是一个火车站的铁路工人,他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通过倒买倒卖的小生意尝到了甜头,挣了几百美元(在当时可是不小的收入)后,决定辞职下海,离开了很多人艳羡的铁路公职。当时的美国,还是以农业人口为主,农业人口星散在广阔的美洲大陆上。他观察到农民由于离大城市比较远,买东西只能去小镇上的商店,但这些商店东西不齐全,价格又贵——显然,这是一个不错的商机切入点。
于是西尔斯开始组织货源,商业头脑发达的他开始在大城市收购不受城里人待见、但质量本身没问题的滞销商品,再把这些商品拿到农村,挨家挨户推销。这门生意很受农民欢迎。西尔斯发现农民由于消息闭塞,往往很谨慎,对上门推销的货品总是持怀疑态度,这种销售方式效率不高。于是西尔斯借鉴农民熟悉的铁路包裹模式,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目录邮购(mail-order-catalog)——其实就是在线订购,不同之处是我们现在是网上下单,那时是电话下单。
彼时美国正处于铁路大发展时期,就像人身上的血管和经络,铁路深入到每一个乡镇,辐射范围越来越广。借着这股春风,西尔斯开始往每家每户寄出邮购目录,目录印刷得非常精美(后文罗森沃尔德的思路截然不同),封面还印着很酷的广告词:“世界上最便宜的商品,我们的贸易遍布全球”。在营销方式对路的情况下,蜂拥而至的订单很快让西尔斯赚得盆满钵满。如果你是西尔斯,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继续去找便宜的货源、继续印制精美的邮购目录、尽可能从每一单上赚到更多的差价——没错,西尔斯就是这么做的……然后没过多长时间,西尔斯公司销量迅速下降,然后濒临破产!原因很简单,由于货品质量不稳定,商品目录又花里胡哨,西尔斯公司失去了农民的信任。无奈之下,西尔斯把公司卖给了罗森沃尔德(Julius Rosenwald)。
故事讲到这儿,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我们身边有一些天才横溢的人,有着敏锐的商业直觉,然后迅速挖到第一桶金,但却难以真正建立一家能够长久运营的企业。
从事商业的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风险耐受型,凭着敏锐的嗅觉和对机会的渴望,四处寻找一本万利的商机,他们是生意人或者投机者。此处毫无贬义,这类人在人群中几乎是最聪明、最机敏的人;第二类是交易驱动型,他们与第一类人最明显的不同是稳健,他们是很好的平衡者,在风险和收益面前游走自如,时刻评估自己是否输得起,同时极度关注现金流。他们称自己为商人;第三类是组织建造型,他们对于激励和发动他人有着很高的天赋,他们对商机和风险的把握往往比前两类人要差。但他们乐于从无到有,建造起基业常青的商业组织。他们才是企业家。
阿里巴巴的董事长马云从另外的角度来阐释企业家,他认为企业家要以社会利益为重(这一点与德鲁克完全一致)。马云在2018年中国绿公司年会的发言中说:“企业家不同于生意人、不同于商人,生意人是有钱就干,商人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企业家却是要以家国利益为重,以未来利益为重,以社会利益为重。”
理查德西尔斯明显是其中的第一类人,他有商业天赋,但缺乏长远的商业构想和组织建造能力。他的每一个订单实质上都是一笔短期交易,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并没有创立一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