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小医药企业营销突破的四大原则

第三节 中小医药企业营销突破的四大原则

孙哲

有些企业凭借手里有一两个好产品,或者在某一方面拥有优势资源,或者因为早些时候用媒体炒作会议营销实现了快速成长,但是如今,经营者越来越明显发觉企业增长越来越慢、越来越难。进一步观察发现,原来企业赖以生存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概括起来就是:监管越来越严;竞争越来越激烈;费用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少。保住市场地位已经很吃力,再上一个台阶就更难了。中小企业似乎已经嗅到了行业伴随大整合而来的并购和淘汰气息。

对于一家中小型药品企业来说,资金、技术、实力与大型企业是无法比的。但它们同样要生存、要发展,但路在何方?笔者认为最根本的一条应该是: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善用减法,凝集优势,寻找最佳突破点。

经过对众多本土中小医药企业成功和失败营销实践的观察分析,中小医药企业要想迅速突破必须遵循的四大原则。

一、目标聚焦,集中资源

在市场上聚焦,集中发力是中小企业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中小企业应该把有限的资源放在少数优势产品、少数市场上,集中优势兵力,先在点上突破,在市场中先入为主,做产品品类和品牌定位中的第一,这是实现突破的正确之道。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东阿阿胶在补血市场、贵州益佰在止咳市场、修正药业在胃药市场、傅山药业在心脑血管及肝病用药市场上的动作,他们专注造就专业,专业形成优势,优势造就品牌。

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是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之路,打好优势战是中小企业谋求突破性成长的第一个战役。越是处在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越是要运用聚焦原则。力量要聚焦在一起,市场要集中于一个区域,在相对小的市场中形成相对大的优势,集中在某一段时间内发力,一举成为局部市场中的老大。

二、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产品线、管理、营销模式与手段、人才结构上都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也就好比木桶上的短板。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是把工作重点放在弥补各种欠缺(短板)上呢,还是将优势放大,把长板加长呢?实践证明,短板营销并不是中小企业最好的选择。如果中小企业总在补木桶中的短板,比得过谁呢!完整的小桶不会产生营销能量,企业不会因此迅速成长。中小企业的成功与成长,首先在于你的优势,在把与从众不同的地方突出。

中小医药企业要把长板加长,凭借自身的长板打造竞争优势。如果在生产上有优势,就认真做好加工,将成本做到最低,质量做到最好,为大品牌做0EM;如果以研发见长,就专门做好研发,将研发变成最大的优势,并着重推广科技成果;如果销售网络是强项,就专门做通路,将其规模化、扁平化、快速化。络欣通的义诊、速立特的大型(会展)活动、天年的会议营销、甘必康的中华无肝炎行动,其实质都是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义诊活动,只是各自玩的级别、档次、气势、形式、名堂不同罢了,关键是做好做透,都是经营长板的成功案例。

三、寻找特点,差异突破

中小企业最普遍的问题是产品同质化,操作手段也同质化。只有实现产品或者营销手段的差异化,中小企业才能有望突破。

大量的中国本土企业突破成功,均是在营销的某一方面做出了创新。三株集团能够创造神话,是因为它最先开发了巨大的农村市场价值,并创造了小报+墙体广告+活动”的全新营销模式;联邦鼻炎片创造性地把自己定位于青少年鼻炎专用药,以四两拨千斤的差异化定位,给自己切出一块大蛋糕;康复来药业能够超过金日制药、万基药业,是因为它最先去掌握终端;白加黑卖得好,是因为它创造了白天吃白片不瞌睡,夜里吃黑片睡得香新品类;中华灵芝宝暴富,是因为它将免疫调节功效大胆对准了癌症这一特殊目标人群,并把会议营销做到极致。通过对营销某一环节的创新,进行差异化运作,才是以弱胜强的法宝。

四、整合营销,拓展思路

很多中小企业,营销短视非常严重,很少长期、整体地思考产品的运作。

比如,仅仅看到某一次促销、某一次活动的投入或某一个产品的得失,无法站在企业整合营销的高度进行营销规划。

整合营销要求营销者:一要把营销的思想从挑选(研发)产品开始,贯穿于挑选产品、市场调研与策划、生产、销售和反馈始终;二要将产品、品牌、质量、服务、销售、广告和活动等融合为一个整体,产生“11>2”的效应。

资源整合除了有形资产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无形资产的整合。整合的前提是必须有优势,可以将资本、品牌、人才、营销和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都整合为资源。在资源整合的路上,谁先走一步谁就先受益;谁先受益,谁就先突出重围。

在医药监管逐渐变严的今天,运用整合营销传播会创造出无穷无尽的营销传播形式。在这方面,食品业给我们很多启示。比如,蒙牛酸酸乳赞助超级女声。围绕这一活动,蒙牛展开了大量的营销传播活动,让超级女声在全国发了,让酸酸乳借势火起来,使其年销售额由7亿元蹿升到25亿元。仁和药业冠名的仁和闪亮新主播就是借助湖南卫视这一目前中国最强劲的娱乐媒体平台,巧妙地将企业精神融入其中,在节目热播的同时让自身的企业文化价值也得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