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为一个名士,最好还得有一两项陶冶情操的拿手技艺,而且要技艺高超为他人所不及。例如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即今江苏无锡人)的画、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邪临沂即今山东临沂人)的字,都让他们的知名度大增加。如果不会画画、写字,那么唱歌拂琴、围棋吟诗也行。总之,不能只会读几本书。
如“风流宰相”谢安,之所以被公推为清谈领袖,就是因为他不但清谈水平很高,还妙解音律,曾经和音乐家戴逵(326—396,字安道,籍贯谯郡铚县即今安徽睢溪,侨居会稽剡县即今浙江嵊州,嵊读shèng)谈论琴理,即使在担任宰相、替父母亲服丧期间,也是音乐声不断。不仅如此,谢安的围棋也下得很好。例如淝水之战打得正酣的时候,他却在东山与朋友优雅地围棋,及前线捷报传来,只是淡淡地告诉棋友:“小儿辈大破敌”,显得那样的潇洒淡然,这局对弈堪称中国围棋史上最雅致的对局了!
谢安还会吟诗,经常和家人子弟在一起吟风弄月。如有一年冬天,谢安和子侄在雪天吟咏,他的侄女谢道蕴(字令姜,王凝之妻,中国历史上著名才女,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349—409年之间)正好也回娘家探亲。看到漫天飘撒的雪花,谢安吟道:“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接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笑,认为谢道蕴的对答更胜一筹,这表明谢安在诗歌方面也有很高的鉴赏水平。
如果说琴棋书画都不行,那也得有别人所不能及的项目。如,大名士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即今河南开封人,“竹林七贤”之一)除了“嗜酒能啸,善弹琴”外,还能“为青白眼”,这就是其他名士所办不到了。史书上说他见到俗人的时候,就把白眼珠子翻出来对着他,例如嵇喜曾到他家吊丧,阮籍就用白眼珠子看着他,弄得嵇喜败兴而归;后来嵇喜的弟弟嵇康抱着琴、带着酒来了,阮籍非常高兴,马上就变成了黑眼珠子。
除上面所说的条件以外,要做一个名士,还得有个性。什么叫有个性?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酷”,或者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就历史的记载来看,魏晋南北朝的名士们,几乎个个都有鲜明的个性,如放浪形骸、不拘世俗、我行我素。名士追求的就是个性的张扬,只要他们认为是对的,就绝对不怕世俗的蜚短流长,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高士必在于纵心调畅”,如果压抑自己的思想行动,害怕世人说三道四,那算什么名士?
例如,大家所熟知的名士嵇康,一曲《广陵散》不仅倾倒了当时的士林,既在千载之后,依然令我们心驰神往。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嵇康还有另外一手绝活,那就是打铁,而且越是盛夏酷暑,他越是喜欢把炉火烧得旺旺的,然后就在绿水环绕的小院里,在大柳树下挥锤煅铁。要告诉大家的是,嵇康从来不打刀枪一类的武器,因为那是国家的禁物,他打造的都是些犁、耙、铲、锹等农具。是为了卖钱吗?当然不是。如果邻居有谁看中了哪一件,连招呼也不用打一声,尽管拿走就是。嵇康这么做,够酷吧?
前面已经说过的大名士何晏,除了脸蛋白得让人忌妒之外,还特别喜欢穿女人的衣服,一天到晚“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活脱脱的一个泰国人妖,够不够酷?还有,名士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即今山东微山人,“建安七子”之一),他的爱好就更加让人想象不到了,王粲特别喜欢听驴子嚎叫,只要听见驴子的叫声,就会像吃了兴奋剂一样的激动不已。王粲死后,魏文帝曹丕到坟前凭吊,回想起此君生前所好,魏文帝就命令随行的文武大臣各学一声驴叫,以表达哀悼之情。一时之间,王粲墓地驴声大作,皇帝带着文武大臣一起学驴叫,也是旷古奇谈了!
所以说,放浪形骸、不拘形迹、率性而为,乃是名士应有的风范,史籍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实在是不胜枚举。如阮籍的侄子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竹林七贤”之一),“任达不拘”,一直和姑妈的一个婢女相好,后来姑妈要出嫁了,她本来答应阮咸把这个婢女留下,可是到出嫁的时候却把婢女也带走了。当时,阮咸正在会客,听说之后,就向客人借马去追婢女,追上之后,就把婢女往马背上一放,和她“累骑而还”。据说当时招来了许多人的非议,可是阮咸一点也不在乎。阮咸的兄弟子侄们,也多有名士风范。有一次诸阮正聚在一起喝酒,阮咸进来了,于是,大家就不再用酒杯,而是改用大盆盛酒。正喝着呢,有一群猪也来凑热闹,于是,阮咸又把盆子端到群猪面前,和猪一起喝。
沛国人刘伶(约221—300,字伯伦,祖籍沛国即今安徽淮北,“竹林七贤”之一),以喝酒著称于世,是一个从不考虑家中是否还有米下锅,而一味“放情肆志”的名士。他经常一个人坐着独轮车,手提一壶美酒,叫仆人扛着铁锹跟在后边,并对仆人说:“我死在哪儿,就把我埋在哪儿。”刘伶的老婆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把他的酒和喝酒的家伙都给扔掉,并哭泣着劝他说:你的酒喝得实在是太多了,这不是养生之道,你应该把酒戒掉。刘伶当时酒瘾上来了,正在难受,就对老婆说:“你说得非常好!可是,我这个人自制力太差,看来只有祈求鬼神来帮我戒酒了。你赶紧准备好酒肉,我好向鬼神祷告求助。”在老婆准备妥当之后,刘伶就跪在地上,念念有辞:“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儿之言,慎不可听。”可想而知,刘伶又是喝得酩酊大醉!
顺其自然、率性而为才是名士性情、名士风度,如果矫揉造作、刻意修饰,那就是假名士、伪名士。说到名士性情,还有王徽之(338—386,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的事迹很能说明问题:名士王徽之住在山阴,在一个大雪之夜,正喝到酒酣耳热之际,突然想起好朋友戴逵,很想知道他现在正干什么。于是,立即起身,连夜乘船赶去,天明时分终于来到了朋友的家门口,可是徽之却让船夫掉转船头原路返回。不仅船夫大惑不解,听说这件事的人也都很不理解,徽之却淡然一笑:“乘兴而来,尽兴而返,何必见戴?”原来,徽之要的就是一份心情!如果没有王徽之的这一番折腾,“雪夜访戴”的千古佳话,也就不会流传到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