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式销售,提供的是解决方案的顾问价值,它所用的一套销售逻辑和方法论就是SPIN。市面上五花八门的所谓高级销售培训,其实绝大多数都不是创新,而是穿了SPIN的外套。
SPIN用一个就医的例子很容易解释:首先是通过给病人做检查,找到病人身上的疾病,然后引导病人,认识到疾病会给他带来严重的病痛;如果治愈将会继续快乐的人生。病人一旦决定治疗,销售就发生了。这就是SPIN,很好理解吧?
我自己也是SPIN的笃信者,外企的销售逻辑也是以SPIN为基础的。靠着SPIN的长期修炼,也拿下无数的大单;转到SaaS销售领域,SPIN同样帮助创造了奇迹。然而,我发现情况已经悄然变化,SPIN似乎变得不再完全适用。培训过的团队反映:客户采购过程根本不按套路出牌,SPIN没机会用;大客户自己也懂SPIN,都是老中医,就别互开药方了。
其实,仔细分析发现SPIN的确存在毛病,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有些方面落伍了。首先,医生(顾问)即使对疾病有正确诊断并能治愈,也并不能保证患者余生就是幸福的。就是说SPIN是以解决客户当前问题为中心,而非增加客户价值为目的,BOSS对此次采购仍有否定效果的可能。如果是销售软件,销售拿钱走人;但卖SaaS不行,你还有续费呢。
其次,SPIN只是关注了组织的问题,没有照顾到个人的期望,采购过程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个人利益和期望。千万不要想当然认为,采购角色都是以公司利益为先;实际上,支持或反对你的方案,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期望所决定。
最后,虽然SPIN声称是以客户为中心,但是本质上还是以(卖)产品为中心。客户也不傻,知道你折腾半天,最终目的还是卖药。
信息不对称的消除,买的和卖的变得同样精明,客户开始对SPIN免疫。所以,在SaaS销售领域,SPIN虽然比FAB强很多;但随时代发展,SPIN也遇到了天花板,也就是说达到方案价值空间的极限了。
经济趋势下滑,企业对问题解决的急迫性,也不是第一位的了。带病生存将变成运营常态,市面上的SaaS机会将会减少。对于一个产品型销售卖10w的单子,顾问型销售也就能提高3到5倍,很难再多了。要想做到数十倍于产品销售的单子,还得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