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马逊开通线下店
与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尝试开设线下体验店的趋势一样,国外的电商平台也纷纷尝试开设线下实体店。以亚马逊为例,作为一个彻底的电商品牌,最近也正在逐步增加了在线下的自提点,以方便不在家的顾客自行提取商品。2016年初,亚马逊在加州伯克利分校的大学校园的自提点,开设了一个新品体验区域。场地名为“亚马逊@加州学生协会(Amazon@ASUC Student Uion)”,占地约325平方米,每天上午9点开到晚上9点。
图6-1 亚马逊自提点新品体验区
其实,亚马逊首个线下自提点早在2015年2月,就在普渡大学正式开业了,伯克利分校是第五个开业的自提点。
在自提点,消费者不仅仅可以自提在网上购买的商品,还有体验到亚马逊自家推出的Kindle阅读器、Fire平板和Fire电视棒及机顶盒等设备。伯克利分校如今有40000名师生,此举将强有力的把他们锁定在亚马逊的生态圈里。
在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方面,亚马逊还尝试开了一家线下书店。对于这家用线上书店打败无数知名实体书商的互联网巨头而言,看起来有点“反常”。
不过,与国内快递巨头顺丰所开的嘿客网点的分销导向思维(期待通过整合接件、送件职能,并实现网点内交易)不同,亚马逊拥开实体体验店是增值服务思维,对顾客、会员而言,它更多只是一种增值服务,而非分销网络。
2.梅西百货等均开通线上销售业务
很早时候,美国很多线下实体店来就开始接触电商并推行电商。以梅西百货为例,截止到2016年8月份,它已关闭了近100家实体门店,这一方面是优化门店、财务结构,另一方面旨在积聚资源全力向电商发力。
虽然梅西百货的全渠道营销的成熟程度比中国大部分同行都要高,但从其在美国市场的销售表现来看,仍然与亚马逊等平台有着巨大的差距。与国内的银泰百货的电商之路一样,受限于B2C经营模式以及“依托实体店资源”的思维桎梏,梅西百货的商品组合与销量都远低于亚马逊,曾经占美国零售销量榜首的服装品类,如今已经被亚马逊超越。
在最近2年,梅西百货终于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但方式却是电商模式。它与香港利丰集团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在天猫国际上与麦德龙、乐天百货等全球零售名店,联合开展电商业务。这与其说是梅西百货对中国市场拓展的战略抉择,不如说是天猫国际基于自身业务扩展,对这些跨国零售企业的主动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