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分类
培训的分类是多维度的,通常情况下,有三个方面:
第一,按照培训对象分类。即按照部门进行分类,如采购、营运、防损、生鲜等等。规模大一些的企业,财务融资也要进行培训。
第二,按层级分类。比如员工、主管、经理、总监等。在这当中,总监是最需要培训的,这是最核心的干部,只不过培训形式可能是外培。
第三,按内容分类。有技术类、技能类的培训;有述职类、知识类的培训。
在如何分类方面,企业要全面考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
2.内容分类
第一,知识类的培训。所谓的知识类的培训就是指学员所处的岗位必须要知道和了解的知识,如果他不知道,会对他的岗位和工作的开展形成影响。比如商品知识、法律知识,都属于这一类。
第二,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是让员工对工作更熟练,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比如收银员的扫描速度,经过反复的训练,是可以练出来的。企业有多少个职能部门,就会有多少个应该涉及到的培训。零售企业人数最多的是营运部门,但是不要忽略了其他部门的培训需求,比如采购,财务,甚至拓展等部门。
第三,态度类的培训,又叫述职类培训。因为有些企业发现,造成员工绩效低下的原因,并不是他不知道或者不会,而是他不愿意干或者干得不开心。现在的零售企业发展的太快,很多企业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这种隐性的效率杀手,大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力。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员工开心,乐观,积极向上,就需要有一些理念的支持。所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人生观,鼓励他们不断地上进,是很重要的。
我遇到过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深圳有一家即将上市的零售企业,差异化经营做得相当好,利润率高达40%。这家企业的门店店长全都是85年以后的年轻人,我们在帮他们组建整个培训体系的时候,他们的负责人跟我说:“有一个特别的请求想拜托你,能不能给企业增加一门关于人生观的课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观,对于这些店长们来说太重要了。这些80后的店长们,需要学习怎么样正确的交男朋友和交女朋友?如何处理家庭矛盾等诸多问题。”所以说,企业的这种需求不是个体行为,而是普遍的群体行为,企业希望通过整体的培训去解决。
3.层级分类
企业中同样的部门,不同的层级,培训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就拿人数最多的营运部来说,营运部员工有员工的培训,主管有主管的培训,经理有经理的培训。店长、督导、区域经理,他们培训的内容和深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建议企业针对不同的层级,提供不同的培训。
比如同样针对采购,采购总监、经理、采购员的工作职责是不一样的。采购员属于主管这个层级,在采购主管当中,更多地是执行,相对应地需要超市专业知识的培训,比如合同管理、法律知识、谈判培训、沟通培训等等;而作为一个采购经理,他是在带领整个团队,他还要具备计划的能力、管理的能力,相对应地就要进行目标管理的培训、领导力的培训等等;对于采购总监,或者是采购副总这类战略层面上的岗位,就应该有战略规范的培训、深层次的管理和人力开发方面的培训,以及财务管理能力的培训等等。
4.总结
除上述几种形式外,企业还有很多类型的培训,各种方式结合起来,才能让企业的培训工作更生动、更有效。
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从采购到营运,从生鲜到防损,从人力资源到财务部门,我们都要有不同的配套课程体系提供给他们。
从培训的业务量来看,营运部门是最大的,生鲜部门是技术性最强的,防损部门是相当重要的,采购部门是相当专业的,这四大部门占到了企业培训总业务量的80%。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培训系统越来越成熟,从而可以针对不同层级的干部,提供不同的培训课程。在企业的整个培训工作当中,你的培训学院,还可以细分到生鲜学院、营运学院,还有专门针对管理干部、用来提高干部的管理能力的管理学院。为什么要提高管理能力呢?因为很多老总困惑的一点就是:很多员工非常优秀,但是他当不了合格的干部,他就能管好自己,管不了别人。的确会有一部分这样的员工,如果他真的没办法领导一个团队,企业只好让他往技术这个方向上去发展。如果想往管理方面发展,就必然要有管理技巧,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