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第二章中流程梳理的内容吗(表2-3《企业运行主要事务工作排列表》)?撰写岗位工作标准时,要特别把其中无人负责的工作划分给特定岗位。
我们搞流程梳理的目的,就是以前没有人负责的事以后有人做、有人管。还有企业权责分类表或决策分类表的工作事项也要在岗位工作标准中体现。除此之外,制度授权、流程授权的工作事项也要在岗位工作标准中全部体现。这叫“由事找岗位”,也属于“事与诊断结果对照”,看看无人负责的工作现在落实到了岗位没有,确保事事有人管。
比如一家企业研发工作委托给高校科研机构,但企业没有专门的岗位对接,由签订劳务合同的人力资源处员工负责。后来,企业增加了研发中心,增加了研发中心主任、研发专员等岗位,有了专人负责,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名副其实、名正言顺。
某企业的企划经理由于能力不足,拒绝承担企划方案拟订的职责。在明确企划经理岗位职责之后,经过竞聘,有意愿的员工成功竞聘上岗,他理所当然地做起了企划方案。虽然刚开始做的方案不太理想,但是做过几次之后,该员工就成长起来了。
还有决策分类表中明确所有中层主管都有权对本系统员工的薪酬绩效管理负责,那么任何一个系统或部门负责人岗位工作标准中都有“负责本系统/本部门员工的薪酬绩效管理”这一职责。以后,员工每月的薪资奖金就是系统负责人或部门负责人审批即可,不用再找老板审批了。
企业的门卫制度都有“保安负责车辆进出公司大门检查和人员进出检查的规定”,那么在保安岗位工作标准中就有“负责车辆出入检查”和“负责人员进出检查”两项职责。
企业《客户投诉接待处理流程图》中有售后服务专员“接待客户”的活动进程,那么售后服务专员岗位工作标准中就应该有“负责来访客户接待工作”职责。
撰写岗位工作标准必须充分反映流程梳理中发现的无人负责事项、企业决策分类表中的所有事项、制度中的工作授权,以及流程图中的与岗位对应的流程进程(即该岗位的职责),直至所有的工作都有人管为止。
3.新员工上班第一天,一图一表先见面
企业所有的《岗位工作标准》经过讨论补充、审核完善、审批通过之后,与企业的制度、流程图一起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管理标准,也是员工工作的准则,必须让担任岗位的员工熟知。
我们在企业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就是“新员工上班第一天,一图一表先见面”。这个“新员工”有真正的新员工,即第一次加入企业的员工,也有老员工,即第一次担任某一岗位(转岗、升职)的新手。
新员工上岗前一定要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岗位工作标准》中的内容。比如岗位工作标准中的任职条件有“认同企业文化”,那么培训专员就得把企业文化资料提供给新员工阅读。其岗位工作标准中的“遵循的标准”所涉及的制度、流程图、操作规程或工作规范,就是新员工要阅读的内容。企业培训专员要指导新员工阅读、要回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包括帮助新员工看懂流程图。让新员工“先知道”,再明明白白上岗。
比如门卫或保安岗位,如果是按照《保安岗位工作标准》中的任职条件严格挑选人员,岗前培训只需要看懂两个制度、两个流程图就可以上岗了。这两个制度是《企业门卫管理制度》《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两个流程图是《来宾来访接待流程图》《车辆出入大门检查流程图》。
流程图让新员工一看就懂,就是合格的流程图。“新员工上班第一天,一图一表先见面”也与这个故事有关。
新员工也是检验企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是不是真正做到的试金石。新员工进来之后,由于不认识老员工,不了解企业所有的制度、标准、流程,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一定会问“这事该找谁”“这料找谁领”“这工具找谁借”“这事该向谁汇报”“这事能够向谁请示/请教”等。
如果老员工都能给出明确的答案,即能够告诉新员工要求协同的岗位人员,就说明企业真正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如果不能回答,把新员工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分类汇总,再找人集体讨论,把工作责任归属最合适的岗位员工,让“事”有人做或有人管。
在企业管理中,老员工特别是直接主管、人力资源部门员工要特别重视新员工反映的问题。新员工反映的问题就是企业管理改善、流程优化的最好引线。“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