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开赴科索沃战场的美国B2轰炸机发射三枚精确制导的导弹,击中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三名中国记者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大使馆建筑严重损毁。中美两国关系一时间跌入冰点。战争的警示不止于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几乎使南斯拉夫的通信系统瘫痪了——当时南斯拉夫计算机运行的操作系统,全部由微软和其他外国公司提供。
这个事件震惊了中国政府,同时也在思考:一旦发生战争,中国在信息系统上是否有能力自保?
信息产业部2008年被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科技部在随后几天多次召集专家讨论此事,结论是:我们要建立自己的信息安全体系。虽然没有证据说明美国的计算机软件公司和通信设备公司在这场信息战中向美国军方提供了某些技术支持或计算机病毒,但如果有自己独立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相应的软件,在信息战中将相对不容易受到攻击。一个月后,在倪光南院士等专家的极力主张下,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主持召开了“发展我国自主操作系统座谈会”。徐冠华在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信息产业面临“缺芯少魂”的问题,“芯”是中央处理器,“魂”是操作系统。
这次会议之后三个月,红旗Linux正式对外发布。有了操作系统,还必须有配套的软件才能真正投入使用。北京科委发起了“扬帆计划”,针对Linux系统桌面的13大类50多个问题,在全国招标。浏览器、办公软件、播放器……,一项一项解决。
2001年4月,方舟科技的第一批流片流片(Tapeout):在芯片设计领域,流片指的是试生产,也就是说,芯片完成设计后,先生产几片或几十片,供测试用。如果测试通过了,就可以大规模生产了。回来。经过紧张的调试,“芯跳了”,中国人自己动手设计的芯片启动。一块芯片可含有上百万个晶体管。造芯片,就是在指尖上造万里长城。方舟1号芯片横空出世,被媒体誉为“改写了中国‘无芯’的历史”。这一项目得到了科技部“863”重大专项、原国家计委重大专项、信息产业部产业扶持基金的资金支持。中国工程院出面为方舟1号做技术鉴定,规格之高前所未有。
2001年12月,红旗Linux系统在北京市政府的采购中击败微软,拿下订单。除此之外,红旗Linux系统还通过联想、方正等电脑厂商销售了100万套,成为全球第三大Linux操作系统。红旗Linux系统迅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可谓出道即巅峰。
同时取得重大收获的是北京金山软件有限公司(简称金山)的WPS办公软件。WPS曾经占领中文文字处理市场90%的份额。就像微软用视窗捆绑IE打败网景浏览器、捆绑EXCEL打败莲花电子表格、捆绑播放器打败Realplayer一样,微软又用视窗捆绑Office打败了WPS。金山“输得一塌糊涂”,骨干员工基本走光,连当时的总经理雷军都提出过辞职。WPS在这次北京政府的采购中终于扳回了一局,卖出了一万多套,雷军意气风发地说:“现在到了向微软摊牌的时候了。”
比尔·盖茨对中国市场上突然冒出的竞争对手十分震惊,他派出高级副总裁克瑞格·蒙迪专程飞到北京拜会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的有关领导,意欲挽回局面。就像攻击其他版本的Linux系统一样,微软在一份递交给科技部的报告中,用3.5万字提出了60个问题,详述了Linux系统的种种弊端,并认为红旗Linux系统的安全性有待商榷。
克瑞格·蒙迪最终无功而返。然后,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给北京市时任市长刘淇写信,扣了个“非关税壁垒”的大帽子,反对中国在政府采购中歧视微软,可见,北京市政府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为了打压红旗Linux系统,微软纵容盗版视窗横行中国。同时,由于不兼容,红旗Linux系统打不开Office办公软件,吸引不了普通个人用户,很快就陷入困境。从2001年到2003年,红旗Linux系统一直未能盈利,创始人孙玉芳在重压之下积劳成疾,2005年年初因脑溢血医治无效离世,时年58岁。
红旗Linux操作系统和方舟芯片的失败,并非偶然。事实上,“微软之下,寸草不生”,微软视窗与英特尔中央处理器组合成的Wintel联盟几乎一统个人电脑的天下。英特尔还有一个超威半导体(AMD)在同它竞争,而视窗直到今天在个人电脑领域也没有再出现新的挑战者。为了避免垄断官司,微软后来自己开放了Office的源代码。金山WPS通过与微软Office的全面兼容,才生存了下来。
天下大势已定,微软决定不再纵容中国用户肆无忌惮地使用盗版。2008年10月,微软对中国使用盗版视窗和Office用户进行了“黑屏”警告性提示,很多还沉浸在奥运自豪感中的中国用户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断粮”的危机。微软用牺牲短期利益的代价换来了对中国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不!是对全世界市场的垄断。而黑屏事件亦显示,只要微软愿意,它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让中国的电脑“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