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进言有风险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彼显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说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为,如此者身危。夫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于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忘;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故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矣;与之论细人,则以为卖重。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也,径省其说,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交之。略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出自《说难》)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故绕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也,此不可不察。(出自《说难》)

向君主进言有哪些风险呢?

1、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进说者未必泄露了机密,但可能谈话触及到了君主内心隐匿的事,这样就有危险。韩非举了一个案例,说郑武公准备攻打胡国,就把女儿嫁给了胡国君主。后来郑武公开会问哪个国家可以讨伐,有个大夫说胡国可以讨伐,郑武公大怒,说亲家之国怎么可以征伐?就杀了这个大夫。胡国听说这件事后心里特别踏实,就放松了国防警惕,后来郑武公突然发起袭击,灭掉了胡国。

2、君主表面上是为了做这件事,心里却想借此办成别的事,进言者如果显示他了解了君主的意图,就会有危险。三国演义里面,杨修就是因为屡屡猜中曹操的隐秘心思,并且拿出来炫耀,所以他死了。

3、进说者筹划一件不平常又合乎君意的大事,聪明人从外部迹象猜测了出来,事情泄露以后,君主就会以为是进说者泄露的,如此就有危险。

4、君主恩泽未厚,进言者谈论却毫无保留、尽其所知,如果主张得到实施并成功了,功德就会被忘记;如果主张进展不利、遭到失败,就会为君主所疑,遭遇危险。韩非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个富人因下雨院墙倒塌了,他儿子说要抓紧修缮好,否则会有盗贼,他邻居也这么说。结果到了晚上,果然有财物失窃,这个富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对邻居起了疑心。

5、君主有过错,进言者倡言礼义刺激到他的过错,如此就有危险。

6、君主有时计谋得当想自以为功,进言者同样知道此计,如此就有危险。

7、勉强君主去做他不能做的事,强迫君主停止他不愿意停的事,如此就有危险。

8、进言者和君主议论大臣,就会认为想离间君主关系;进言者如果和君主议论近侍小臣,就会被认为想卖弄身价。

9、谈论君主喜爱的人,就会被认为是拉关系;谈论君主憎恶的人,就会被认为是搞试探;

10、说话直截了当,就会被认为不聪明、少心眼;说话琐碎详尽,就会被认为啰嗦冗长。

11、简略陈述意见,就会被认为是怯懦不敢讲;谋事空泛放任,就会被认为粗野少识、夜郎自大。

【评】:

韩非所列11项,现实中是存在的,二千年前存在,现在还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