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存在一套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研发管理体系最佳实践呢?优秀企业的研发管理体系是否可以被移植,并获得良好效果呢?
研发体系总体的运作效率取决于产品、团队技能、技术积累和管理体系四个要素的水准和匹配程度,研发管理体系并不能完全决定研发体系的效率。
企业追求的是研发体系高效运转的结果,而非仅仅让一套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在企业内部得到落实。研发管理体系显然可以被移植,但其是否产生正向效果,则取决于新的研发体系中四个要素是否匹配。不同企业的研发领域具有各自的特征和问题,直接移植其他企业的管理实践,这种“削足适履”的做法,通常效果并不理想。
2016年12月银隆9接受了董明珠等多位明星企业家的投资。2017年7月以来银隆高管团队大调整,核心业务分管副总裁多由原格力背景员工接手。不过,管理层的变动并未赢得所有利益相关方的认可。
据《财经》报道,有多家供应商反应被银隆拖欠货款,其中有部分银隆供应商将矛头指向了新管理团队。有供应商表示,现在接触到的银隆的生产、技术、采购人员多是空调行业出身,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电动车行业的特点。实际工作中照搬空调行业管理供应商的办法,要求供应商签质量保证协议,乱开罚单。但空调制造具有一致性要求,而客车行业不同客户的需求不相同,以空调的质量检验标准要求客车供应商并不合适。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明智的做法是采取“拿来主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企业的做法,以获得更理想的效果。
关于如何看待他人的成功管理实践,三国时期诸葛亮治蜀的观点就值得借鉴。当时刘备刚刚取得西川,诸葛亮拟定了颇为严格的法令。法正对此的看法是,“昔高祖约法三章,黎民皆感其德。愿军师宽刑省法,以慰民望。”诸葛亮是这样说的:
“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用法暴虐,万民皆怨,故高祖以宽仁得之。今刘璋暗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残;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