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通行本无若字,据帛书本补。如果的意思,假设之语。
民:战国时代的民与人有所区别,人是指贵族,民是指低于国人的农民、手工艺者,即所谓的劳力者,国人指住在城邑里的贵族旁系家族,是士即武士的来源。古代人的等级名称分为六类:君、卿、大夫、国人(士之主要来源)、民(有极少人成为士或大夫)、野人(住在城外的劳动者)。后世人与民合一,而古代是指不同的对象。
恒且:据帛书本补。且字是语气词,恒且指一直不变地保持某种状态。
杀:通行本作“死”,从帛书本改为“杀”。
畸:通行本作“奇”,据帛书本改为“畸”。畸最早的意思是不规则的田地,即残田。引申为边角、零碎、不整齐等。此处意思为不遵守秩序的作怪者。
得而杀之:通行本作“吾得执而杀之”,帛书甲本为“则而为者吾将得而杀之”,帛书乙本做“而为畸者得而杀之”。帛书乙本与前文的“使民恒且畏死”,语意及语气上都更连贯,此前通行本对为奇者的解释前后文矛盾,“执而杀之”与“得而杀之”意思相同,增一吾字、执字只是增加了主语与动作,并没有新的意思。故从帛书乙本。
若民恒且不畏死:此句通行本无,具帛书本补。
司杀者:专门杀人的人。历代皆有专门的司杀机构(如大司命)及掌杀人(如刽子手)。
大匠:本意是手艺高超的工匠,此处指不用杀而取人性命的天地之神,即掌管世人阳寿长短的天地之神。
斫:砍杀。
伤其手:指没有大匠的技艺却代大匠去舞刀弄斧,会伤到自己。这是从日常生活场景里引申出的譬喻说法,很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