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组团亮相全国糖酒会

吉林大米的“白金名片”古已有之。从早在唐代渤海国时期的“卢城之稻”,到清代皇室的御用贡米,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宴专用米。时至今日,吉林大米面临着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不断挖掘产业优势,进行新的探索与实践。

全国糖酒会被称为食品行业的第一盛会,会上不仅有商讯、客流,更有行业媒体和专家进行智力分享。2016年成都全国春季糖酒会首设品牌农业展区,“吉林大米”也随之华彩亮相,在6号馆的品牌农业展区,吉林大米产业联盟组织了7家核心企业——吉林省松江佰顺米业、吉林市东福米业、舒兰市永丰米业、吉林市宇丰米业、吉林梅河大米、松原粮食集团、延边元利延边大米工贸等在G/H/I展位,联手为全国客商倾情奉上来自富饶黑土地的“白金名片”。

首次参会的佰顺米业表示,借本次糖酒会,一方面,希望把吉林大米的优质形象展示出来,让更多客户了解吉林大米;另一方面,也希望借助糖酒会的平台,进一步完善经销网络,把佰顺好米带入更多的市场。作为吉林大米的代表品牌,在品牌建设上公司将围绕“吉林大米”展开,除正常的广告推广外,还将在国内重点市场建立品牌营销店,以增加消费者对佰顺大米的产品体验。

按照规划,吉林大米产业联盟将重点围绕以下四方面继续擦亮“白金名片”。

第一,组织制定吉林大米质量标准,出台“吉林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的使用管理办法,制定严格的联盟企业标准。这是提升“吉林大米”品牌声誉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品牌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建立吉林大米直销体系。在北京、上海、杭州、宁波、成都等主销区建立风格统一的直营店和商超专柜,悬挂吉林大米LOGO,销售联盟企业产品,保证吉林大米质量,让销区的广大消费者吃上“好吃、营养、更安全”的吉林大米。这是实现全产业链经营的关键一环,对初加工的农产品来讲,不仅要从源头控制好品质,更需要在流通环节层层把控,实现从基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第三,以联盟企业为主体,逐步向所在区域延伸,根据市场规则,通过区域联盟方式,整合周边大米品牌。

第四,完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联盟企业生产的大米全程可追溯。

有政府的全力护航,有产业联盟的大力推动,加上企业的自律和努力,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后的吉林大米,不仅质量在稳定提高,市场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更重要的是,它给了全国消费者一个放心消费的理由。

后记:用心做农业

刚参加工作,有幸参加行业沙龙聚会,某知名企业在会上分享了它们的成功营销案例,案例做得很成功,现场宣讲和演示也很精彩,获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活动结束之后,出于职场“菜鸟”的本能,我现场请教一位职场“前辈”的看法,他轻描淡写地说:“少了点爱”,当时我并没有深刻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反而觉得他有点嫉妒的心理,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慢慢开始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知,直到写完《品牌农业》这本书——商业逻辑不是精明的算计。

作为一家智业机构,我们能为提供给客户的,或者在客户眼里看起来有价值,其实更多是策略和方法,客户看重的是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在内容上,这本书以术居多,比如,怎么做全产业链、怎么做产品、怎么做品牌、怎么做渠道,但是我们始终不敢脱离人的本质,且不论在现实生活中,吉姆·柯林斯所讲的那句“为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感所驱使的人,所赚的钱比纯粹以赚钱为目的的人赚的钱更多”是否真的应验,但是我们应该为此坚持,因为我相信:“为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感所驱使的生意一定可以做得长久。”

做农业也需要这样的坚持,就像大三湘的周总在行业艰难时看到农民的困苦而咬牙坚持下来一样,就像举个栗子坚持不用强制手段做用户黏性一样,就像邻大妈正在试图打造的社区生态一样,本质都是因为有爱存在。

现代农业正面临蓬勃发展的态势,品牌农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要做好农业需要用心,只有把农民放在心上、把消费者放在心上、把事业放在心上才能做得更好更长久。企业存在的价值,不一定要追求像烟花一样的灿烂,但可以追求像松树一样青葱茂盛,像长河一样的流水潺潺。

这是推崇“顾客至上”、“消费者是上帝”的时代,但是有多少企业把消费者当上帝对待呢?如果消费者真有上帝的本领,不知道有多少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也或者上帝有的是大爱,能包容万物,不与凡人计较。人人都在讲农民是衣食父母,但是有多少企业把农民当父母对待呢?如果真的是,那不肖子孙太多了。以土地流转为例,好的国家政策,有些地方执行时就变形了,企业没想好干什么就盲目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经营一年赚钱了就接着流转,赔钱了就找农民退租,这是什么行为?谁来维护农民的利益?

所以,做农业真的需要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