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保住“新闻”二字

新闻工作者对智能推荐并不敏感。原因在于其并不是推荐系统的直接使用者,新闻稿的版面位置受多个因素的影响,而且智能推荐对于新闻的曝光有自己的一套时效性逻辑。所以,我们会看到这样一幕:记者小刘在准备进入梦乡时,通过信息源获知一项轰动性的消息。为了确保新闻能第一时间发出,抢占热点,小刘凌晨时分打了鸡血般的开始了消息的辨别、采访和撰写……经过一宿地折腾,一大早一个电话就打给了还在吃着油条喝着豆浆的编辑老王。“老王,我这有一条爆炸性新闻,我一晚没睡已经成稿发给你了,请帮我抓紧时间审核发布,我要新闻的首发!”嘴角还留着豆浆残渣的老王满口答应着:“放心,我已经坐在办公桌上开始审稿了,文章不错,内容轰动,一定尽快发出,给你个靠前的位置!”

小刘听到老王的答复,心里石头落地了,带着一夜的疲惫与未来几个小时新闻阅读量10w+的期待,补一个回笼觉。刚刚醒来,太阳已经偏西了,躺在床上的小刘慵懒地打开APP,浏览下自己新闻底下的评论吧。然而,从APP的头条开始滑了好几页,也没找到自己的稿子。以为自己没睡醒漏掉了,小刘又往前刷了好几页,依然没有找到。小刘满脸疑惑地通过搜索功能,找到了自己的那篇阅读量仅有10+的稿子。此时的小刘……(以上情节纯属杜撰,如有雷同,万分理解)

从新闻平台业务场景出发,处理重大、热点性新闻可以采用置顶或者固定版块的方式进行曝光。而对于那些从CMS系统上报到推荐系统的日常新闻一般是如何解决新闻时效性问题的呢?

​ 设置推荐池有效日期,推荐出来的新闻都符合最低时效性要求;

​ 实时推荐是保障时效性的基础;

​ 灵活运用推荐系统的加权体系;

突发、热点新闻实时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