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胜任力模型的构成要素

一套完整的胜任力模型,应该包括:模型结构、词条名称、词条定义、词条维度和行为描述,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模型事例,对上述几个构成要素进行解释说明。

图3-4 某知名汽车集团领导力“TEAM”模型

(一)模型结构

模型结构不仅清晰呈现了胜任力模型的全貌,同时用直观、结构化的图形,将复杂的内容,用简单且有逻辑的形式全景呈现,更加易懂易记,有助于宣传推广。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点:

​ 内容完整。能够通过模型看到胜任力的全貌。

​ 结构化表达。模型结构通常都有一定的内在逻辑,便于理解,例如上述模型,用了四个“者”的角色,就是一种典型的要素结构。例如现在比较流行的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通过管理自我、管理他人、管理业务、管理关系展开,也是一种基于管理者场景的结构化表达。

​ 图形直观化。例如上述模型,就使用了两个同心圆加横纵轴的图形设计,分了五个象限来呈现内容,外侧是能力要求,内核是素质要求,清晰直观。

​ 名称易记。例如“TEAM”模型,不仅跟英文单词“Team”同音,同时领导力模型也是跟团队管理有相似之处,方便记忆,便于推广,例如宝洁公司的“5E”领导力模型也是同样的道理。

(二)胜任力词条名称

胜任力模型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词条名称,它是胜任力模型的核心,模型结构是“骨架”,词条名称是“血肉”,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点:

​ 高度概括,词意明确。词条是对胜任力内容的高度凝练总结,同时通俗易懂,不产生歧义,例如“团队发展者”这一词条,能够从字面上判断这项能力组合是要求领导者如何更好的管理和成就团队。

​ 数量限制。词条数量通常控制在5±2项,上述TEAM模型数量为4个,华为的领导力模型中词条是3个,分别是“发展客户能力、发展组织能力、发展个人能力”。太多容易分散不聚焦,“既要、又要、还要”往往适得其反,如果太少可能又不能涵盖重点内容,5个左右既能恰到好处包括核心内容,又符合普通人的记忆规律。

​ 短语呈现,整齐划一。一般要求4±2字数,且词条间保持一致,便于记忆传播。

(三)胜任力词条定义

顾名思义,是对胜任力词条内涵和外延的详细解释。以“TEAM”模型中的“团队发展者”和“战略执行者”为例:

​ 团队发展者是指,需要带领团队实现业务目标,有效建设团队并发挥团队的力量,以及培养和发展下属,才能更好的完成业务目标。

​ 战略执行者是指,要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实现承上和启下的目标,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

(四)词条维度

是对词条名称的二次拆解,其本质上也是胜任力词条,词条名称是高度概括,要实现更好的理解和落地,通常需要对名称进行二次拆解和分层解释,目的是更加完整、具体和清晰将胜任力词条的内涵呈现出来。例如“业务推动者”的二级维度是协调合作、接纳理解和沟通能力,意思是要做到业务推动,需在这三个维度做得更好。

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点:

​ 彼此意义上独立,逻辑上关联完整。各二级维度意思上彼此区隔,没有重叠和交叉,通常又有一定的逻辑关联,组合起来反映词条要表达的完整意思。例如上述模型中,要实现高效的战略参与,个体需要对外部环境有感知洞察,同时将感知的信息跟企业业务相结合,形成业务规划,在众多的规划中要能够高质量决策。

​ 数量通常在2-3个,基本是四字或者六字短语,原因同上。

(五)行为描述

是指胜任力词条所指向的若干种典型行为,胜任力词条与行为描述是配套对应的关系,某个胜任力项,要靠外显的个体行为进行观察及评价,也需要通过对行为的实践来提升胜任力,没有匹配行为特征的胜任力词条,在实践上很难落地。

行为描述还涉及行为等级,这跟企业内特定岗位,不同职级对应不同的胜任力要求同理,以管理者为例,一般意义上,一个企业内的管理层级大概有3-4个层级,那对应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处理的任务场景不同,胜任力要求也不尽相同,这种不同一方面从词条释义上不同描述体现,另一个区别则是通过行为等级,以“协调合作”为例:

表3-5 胜任力词条“协调合作”不同等级行为描述示例

协调合作

经理层:协同推进工作是核心要求

总监层:搭建协同氛围是核心要求

词条定义

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在工作中拉齐目标和价值产出,换位思考,相互补位,承担责任,促进目标达成。

以实现最终目标为目的,确保信息互通,鼓励表达,坦诚开放,接受并发展他人观点,整合促成结论。

行为等级描述

①在协作中坚持组织目标第一位,非本位主义,必要时牺牲个人或小团体利益

②能够换位思考,同理性强,不一致时,主动调整,为流程系统方提供便利,推动工作进行

③主动分享经验或提供可能的支持,帮助协作方成功

④主动担责,大胆承诺,为协作共赢尽最大努力

①确保所有人能够获知最新的信息,鼓励分享与表达

②主动询问每个人的观点,并给与回应

③遇到他人的看法与自己的相冲突,也能倾听并客观综合考虑

④协作中,整合和提炼不同利益方的观点和想法,促进聚焦并达成一致

以上即是一套完整的胜任力模型所包含的内容,便于大家从全貌上认识和了解胜任力模型,建模的方法、技术和流程将在下一个章节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