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是新商业循环

电商直播,到底是产品呈现形式,还是流量导入路径,抑或是品效合一模式?这是对直播的不同期待。

前面讲过,直播完成了流量分配,完成了认知过程。同一网红,不同产品的销量不同,这是认知的差异。但是,网红直播毕竟主要是网红变现,不是品牌变现,不是电商变现。因此,我们要合理评估直播带货的销量价值。不因带货多而狂喜。

怎么把网红带货的交易变成对产品的认知,变成品牌方的用户关系。这不是网红直播能够解决的问题。

对于品牌商来说,网红带货,有单就发,似乎交易就结束了。但从交易即关系的角度讲,这是品牌方商业循环的开始。

如何在发货和消费的过程中,让粉丝真正对产品和品牌有认知。这需要直播之外的商业设计;如何在发货和消费的过程中,与用户深化关系,把网红粉丝让渡到品牌方。这才是见真功夫的地方。

从品牌方了解的情况看,网红直播的复购率普遍不高。这不是网红的问题,这是品牌商过度依赖网红的问题。

直播是新常态电商

直播是网红的“核武器”。没有网红直播,直播工具不会像现在这么受重视。网红话题对于直播生态的形成,功不可没。

但是,网红毕竟是稀缺的。有知名度的品牌商,“全网最低价”对品牌的杀伤力太大,所以不能把“核武器”当“常规武器”使用。

直播对电商商户的核心价值,在于直播场景的认知优于传统的图文。直播的人群聚集,对于下单信心有重要作用。因此,直播将是电商的新常态。

微信生态形成后,“每个企业都要有个主编”成为商业生态的必备职位。同样,直播新常态形成,“每个商城都需要一个主播”也将成为一种商业新生态。

因为单个主播在线时间有限,所以,每个商城实际上需要一个主播团队,满足全天候直播的需要。现在阿里巴巴平台对直播时间有政策倾斜,主播团队成为刚需。

直播常态化、组织化、岗位化

图8-4 品牌商构建直播三要点

头部网红作为行业权威自媒体,有强大的传播背书效应。因此,品牌商需要和外部网红合作,尤其是头部网红。

当然,品牌商更需要内部构建自媒体,也就是老板或员工组成一个小组或者部门,进行常态化直播,用直播聚合流量。从这一点看,董明珠已经快速跟进: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企业IP的基础,利用线下渠道作为放大器和连接器,在保证线下利益不受损害的同时,巧妙地完成了线上交易,补上了格力线上的短板。

作为流量新的聚合器,直播已经成为店铺尤其是线上店铺的标配,有直播的店铺比没用直播的店铺业绩好;直播质量好的店铺会比直播质量差的店铺业绩好。基于这种效应,直播常态化就成了品牌商的重要工作之一。甚至一些企业会把直播作为一个常态化组织,组建专门的队伍运作,或者成为一个细化岗位。

传统电商部门的平面美工、文案和运营岗位又受到一次挑战和淘汰,一些不具备多媒体和视频功底的人会被淘汰。

品牌商的直播团队有两大来源:一是品牌商自己培养,有些没有培养能力的,找一个员工就上阵了,还有的是老板或老板娘亲自上阵;二是从MCN机构雇佣主播。

MCN机构现在分化很严重。随着直播红利退潮,2万多家MCN机构处境艰难。一些有直播技能,但缺乏粉丝的主播,完全可以转型成为品牌商的“御用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