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即信息,产品即媒介。广告不仅有广而告之的作用,还能够影响人们的钱包。
95后出生的孩子基本上已被广告包围。出门能看到公交站广告,大屏广告,户外广告,回家还能在等电梯的时候看会儿广告,指着广告里出现的商品说,“这个我家也有。”
品牌通过大面积广告的传播,进入千家万户,这种威力几乎可以与日常的生活认知相媲美。当然,能够做到大家脑海中都有的广告,恐怕还得属“脑白金”。脑白金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成功在十几年的广告持续轰炸中,当仁不让成为大家心中能够立刻想到的广告。
我们不得不承认广告和商品正在深刻影响我们,认知的范围不断扩张。普通人脑子里每个品类的产品品牌至少能记住2个,我们做广告的人可能满脑子都是品牌名,非常可怕。
当认识边界扩大到这里时,我们在交流中用“蒂芙尼蓝”、“爱马仕橙”,也不会有任何的不适感。就像女生说化妆品时喜欢说“小棕瓶”、“萝卜丁”、“粉水”,完全忽略品牌,商品的某个物理特性变成了大众可以识别的点。在广告中,文案上甚至会直接打出“白胖子,限量抢购!”
“祝你百事可乐!”写这句广告语的文案可能没有想到,广告片的传播会让这句话出现在学生互赠的贺卡中。认知的魔力让广告文案进入生活成为认知,又能够不断被提炼和传播再次触发认知,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