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敏捷建模的定义正在发生变化。不只是用卡片建模,其他几种方式的组合也可能是敏捷建模,包括焦点小组访谈、调研问卷等。近年来的变化特点是,咨询公司渐渐发现,单单用胜任力卡片在建模时存在不足,开始逐渐丰富“敏捷建模”的建模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又是有限度的,和标准建模的主要不同仍然在于敏捷建模很少使用访谈。
目前常见的组合方式包括:
焦点小组访谈+卡片建模。
调研问卷+卡片建模。
焦点小组访谈+调研问卷。
这三种组合,第二种和第三种组合比较简易,第一种组合比较复杂,原因是焦点小组访谈和卡片建模都需要在线下进行,而调研问卷在线上进行即可。
第一种组合“焦点小组访谈+卡片建模”。以往的“焦点小组访谈”多是在绩优者中进行。这里介绍一种变式,参与者除了绩优者,还可以是高管和相关领导。这就变成了一个“恳谈会”,高层针对相关层级的人才要求,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在观点碰撞中逐步提炼和升华。这种方法又可以称之为小规模的“战略研讨会”,也是一种演绎的方式。
第二种组合“调研问卷+卡片建模”。针对不同层级的调研,也可以理解为演绎或者归纳的方式。针对高层的调研问卷也是一种演绎,而针对中基层的调研问卷则是一种归纳。在实操中,调研往往是同步进行的。通过调研,可以发现高层和中基层对胜任力理解的显著区别。最后所采纳的胜任力模型,往往是以高层为主,中基层为辅。建议在这种组合的实操中先做调研问卷,后做卡片建模。先让参与者对胜任力模型有初步理解,更有利于做线下的工作坊。
第三种组合“焦点小组访谈+调研问卷”。这种组合也是调研问卷先行,和第一种组合类似的是,焦点小组访谈的对象既可以是绩优人员,也可以是高管及相关领导。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前者可以了解绩优人员的行为,后者可以了解高管对相关岗位的要求。
标准建模中,主要采用的就是“演绎+归纳”的方式。如果在敏捷建模中,也采用“演绎+归纳”的方式,尽管规模小于标准建模,效果也会比原来好很多,而所用时间并不明显增加。这三种组合,前后时间都不会超过两周。
敏捷建模对于原来已有胜任力模型、要进行修订的需求,或者是原来某个层级已经有胜任力模型、进行增补的需求,效果比较好。对于从0到1构建胜任力模型的需求,相对而言效果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