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元的成功归根结底是养元人的成功”,这是范召林先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事实正是如此,与养元的核心团队接触过,你会强烈地感受到养元团队的团结协作精神足以使养元的基业固若金汤。养元上下只有职位等级,没有尊卑序列,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企业领导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初次见到姚总,你会发现他为人谦和、本色、低调,像小区楼下下棋、遛鸟的退休教师或邻居大哥,通常,姚总喝几杯酒后,红彤彤的脸上挂满笑意,话语不多,偶尔说几句话,也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事,这些印象让你很难将他与养元的董事长联系在一起。然而,正是这个人领导着有数千名员工的大企业,创造着过百亿元的产值,他以其宅心仁厚和坦荡胸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优良的基因。有时,姚总难得带着夫人和孩子参加糖酒会,破例入住五星级酒店,公司完全有能力承担这笔支出,但是他坚持自己掏钱,不要公司买单。领导的个人消费支出,公司不予以承担,这是规矩,养元的核心领导们始终坚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企业的规定。
姚总对公司内部员工很宽厚,对贫困生、乞丐也很和善、很仗义,经常帮扶贫困家庭的孩子,大方地给乞丐施舍。范总也经常开玩笑地说:“和姚总一起出门,只要经过闹市,逢人乞讨的,姚总就沿路施舍,零钱给完了,他就塞整钱,拦也拦不住。”姚总并不是刻意炫耀或铺张浪费,只是,在他看来,钱财本是身外之物,属于谁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给有需要的人。姚总是养元的董事长和实际掌控者,但是坚决拒收企业给予的丰厚年薪,他说:“都是兄弟们的功劳,经理们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岗位贡献规划薪资、期权和股权激励等,别把我包括在内,我个人已经从养元得到太多东西了。”这样一句发自肺腑的话,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大胸襟、大格局。
关于姚总的这类轶事还有很多,他没有生意人的精明,没有演说家的口才,甚至对金钱没有多少概念,但正如三国时期的刘备,“德者居其正,智者居其侧,勇者居其下”,他的胸襟宽广、乐善好施、低调朴实为养元广结善缘,他以自身高尚的品德感染养元的每一位员工和养元的每一个事业伙伴。
在今天看来, 散伙饭的故事只是笑谈,是养元的一个起点。然而,当年如果不是姚奎章董事长的宅心仁厚和坚韧情怀感动了几个精英骨干,使他们不忍心离开,那么,这个散伙饭的故事也许就是养元的终结。养元核心文化中的“憨厚务实”,多半源于这位企业董事长的胸襟与气度。而养元核心文化中的“严格严谨”,则源于企业另一个领导人物——范召林总经理。
范总给人的印象是激情四射、快人快语、果断自信、感染力强。2001年底,范总加入养元,不仅给公司带来了谋略和方向,还给企业带来了严格严谨的工作氛围。2004年,养元的一批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范总一怒之下,当着公司上下所有人的面,将这批产品砸得稀碎,这就是前文所说的养元版的“抡大锤”的故事。虽然公司因为这次事件蒙受了很大的损失,但是,从那以后,养元的产品再没有出现过质量问题。可见,范总这一砸,既砸出了领导人的威严,又砸出养元人对产品质量的高度责任感。从此,养元人不仅把“质量——企业的生命线”写在厂区的宣传墙上,更将之深深地铭刻在心里。
范总对自己的要求很苛刻,严以掌兵,更严以律己,善于学习、更勤于学习。在与范总长达十余年的接触中,我发现他对学习始终保持很大的激情。这次给他推荐过的书或文章,下次见面时,他必然已经买到或者读完,所有营销管理方面的经典书籍,他基本都研读过。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学习精神,他才能够掌控全局,带领养元不断前进。很多时候,他就是一位兢兢业业、勤于观察、善于创新又精益求精的“企业工匠”,在企业治理的每一个细节上,他都会倾注所有的细心和耐心。他身上的“工匠精神”近乎一种宗教信仰,使他能够坚实恪守,止于至善。
如今,养元的文化中的“憨”、“严”已不仅仅是两位核心领导人的个人特征,这种“憨严”文化已经深入养元的组织骨髓,成为养元人的一种精神禀赋和性格气质。在这样两位个性鲜明的领导者的带领下,养元上下同心,从几个有事业心、不甘失败的核心骨干,到一支训练有素、战之能胜的营销铁军,再到一个目标清晰、技能精湛、彼此信任、激情四射的高效团队,一路走来,养元没有企业政治,没有舞弊营私。这样的养元,既不可复制,更难以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