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拣单打印完毕,要落实到实际的分拣工作中,还需要把分拣单分配下去。分拣单按仓内的实际情况,可以按两种形式分配。
第一种是派单。分拣单打印完成后,通过管理者指派的形式,把分拣任务下达出去。分拣员是被动地接受任务,将派发的任务逐一完成即可,派单形式的主动权在仓储管理者。这适用于订单操作难度差异较大,耗时差别大,新员工占比较大的仓库。通过派单模式,可以全盘考虑仓内情况,按照一定的规则,推动仓内订单完成。对于派单的公平性,则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做出调整,在规则上兼顾公平和扶持两项。
缺点在于仓内员工的选择权弱,被动地接受任务,本身自主能动性调动不足。订单等候时长较长,对于效率提升的推动作用弱。
第二种是抢单的形式。也就是当一份分拣单完成后,会释放到一个公共的池子里。符合条件的分拣员,都可以参与抢单。这里的抢单资格所需的条件,可以依据仓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已完成上一个分拣单的闲时分拣员可以参与抢单,或者符合一定级别的分拣员可以参与抢单,等等。
抢单还涉及一个规则——确认规则,也就是一个分拣单被多个分拣员抢单时,如何判断应该将此分拣单分配给谁。这个规则的设定,同样要考虑到公平性和仓内的实际运营情况。
抢单模式,可以增强员工的参与感,提高员工的自主性,对于提高效率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是抢单模式的缺点也很明显,订单量足够且难易差距较大时,较难处理的分拣单会出现无人抢单的窘境,分拣员挑单的情况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对于多区协同的分拣单,很难做到协同并进。此外,会出现分拣员为了多做几单,而对当下的分拣单敷衍了事,工作不细致的情况。对于仓内的操作质量,存在一定的风险。
这两种形式完全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派单模式是一种强中央弱地方的形式,要求单据处理中心的能力强,能够明确每一个分拣单的特点,能够了解承接业务的分拣员的能力。所以,在选择时要评估自己单据处理中心的能力。此外,派单形式的控制力比较强,对于分拣工作复杂、分拣员差距较大的仓库较为适宜。你可以从这两点去评估,是否适合派单形式。
对于星辉的新库来说,采用派单形式是适合的。仓库初期订单量不大,单据中心完全可以处理,而且人员中新人较多,能力差距较大,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把控质量。
至于抢单的形式,是弱中央强地方的形式。分拣单放到池子里,单据中心也不知道最终是谁来操作。为了避免任务完全失控,就需要设定完善的规则来保证服务质量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规则应该至少包括抢单资格规则、任务确认规则、超时未落分拣单转派单规则、分拣单验收规则和奖惩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