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平式传播分享的社交语境中,品牌的传播和引发关注常常是通过标志性的内容、事件等,以引爆的方式达成“造浪”效应。品牌IP的初始创建,往往需要一个引爆源点的触发,瞬时引发热议和强传播势能。这个引爆源点就是品牌身上的“梗”,也是品牌IP的关键性识别之一。
塑造品牌IP,“造梗”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品牌因为身上的梗才更具识别性和自传播能力,就像人们提到相声演员于谦,会立刻想到“抽烟喝酒烫头”。提到口红一哥李佳琦,会立刻想到“omg,买他!”等等。这些梗可以是某件被热议过的事,也可以是某句广为流传的话,它们将作为品牌人设的一部分,奠定品牌IP的表达基调。
一个品牌身上的梗(标志性的联想),可以是企业主动策划运作的结果,也可以是大众自发的围观造就。有的是关于企业的,比如老干妈的“不打广告、不上市”;有的是企业人物的典型事件,比如王健林和马云的“打赌”;有的是来自产品本身的,比如乌苏啤酒的“夺命大乌苏”,等等。每个品牌IP都是一个另类网红,因为“造梗”而具有了强大的自传播能力。
从IP化塑造的角度,可以通过内容、事件、借势、跨界等不同方式,来为品牌造梗。会造梗才可能会“造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