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50、60年代,“战略(Strategy)”这个词主要还是在军队使用,和企业没有太多关系,《管理的实践》虽然有着明确的战略思想表达,但却没有“战略”这个词汇32。在今天这个言必称战略的时代,多数人要么把它视作高大上的抽象事物而望而生畏,要么认为战略虚无缥缈不值得重视。而距今50多年前,德鲁克就已经提出了非常明确的“事业理论”,提出战略的源头是社会赋予的使命,战略的落地是从行动的承诺而来,这些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熠熠生辉,时至今日,德鲁克“事业理论”已经成为极多优秀企业管理者所接受并推崇的战略管理模式。
笔者做过多年的企业战略咨询,以笔者的经验来看,传统的企业战略咨询模式对企业的帮助并不大。惟有引导管理层深入探究最核心的问题——去思考企业的事业是什么、企业的事业到底是什么?企业的事业将是什么?并从外部市场和顾客需求的视角反复思考企业的现实,发现其中的认知障碍和盲点(这个过程非常困难),明确顾客、顾客所认可的价值以及最适合企业能力的商业模式,然后协助管理层对此进行层层梳理,理出思考框架和行动框架,找到重要的因果关系以及合理的切入点,并在高层乃至中层逐渐达成共识——共识的培养则如炼丹孵卵,需要明确的制度保障和坚持不懈的深度沟通,在企业管理层有高度共识的情况下,企业的战略才真正有点意义。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不是直觉,而是从模糊到清晰的认知以及企业管理团队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唯有发生“化学反应”才能导致超乎寻常的协同,才会导致真正高效的创新和行动)。这就是“事业理论”的内核,这是做好企业的“心法”而不是方法。
德鲁克为什么要强调“事业理论”,是因为许多企业管理者在做战略的过程中过于讲求直觉,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喜欢谈玄而又玄的事业方向、企业宗旨和使命、不喜欢系统化地分析所面对的利基市场、顾客需求和企业能提供的价值,对管理团队共识的重要性一无所知或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