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影响课堂氛围与进程的要素

(一)影响课堂氛围的要素

除了上述因为课程内容和学员学习认知感受两个因素的作用,会奠定课堂氛围的总体趋势外,真正作用于课堂氛围的因素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训教室的外部环境。包括教室的整体布局,桌椅的摆放、温度、灯光、音响、投影等设施设备等。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方面的因素不受培训师掌控。但是,作为培训师仍然需要关注到这些因素可能对课堂氛围造成的影响,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规避其负面的干扰。

二是培训课程的组织。包括培训通知及相关要求,学员的交通、住宿、膳食安排等。同样,培训师在这方面的能动空间也非常有限,但是,基于课程目的和目标而需要学员携带的学习工具(比如笔记本电脑)和着装要求等,培训师仍然有责任和义务予以提醒或直接要求,以避免课程进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状况而影响课堂氛围。

三是在课堂氛围营造中扮演主导角色的培训师和助教。如前所述,培训师的态度意愿、观点看法及言行举止会奠定课堂氛围的基调和底色,这就要求培训师携同助教必须在上述态度意愿、言行举止等方面率先做出正向的表率,从而奠定积极向上、热情有度、友好尊重的课堂氛围基础。

四是课堂现场的主体。由于学员的背景、学习动机和学习心态都不同,所以,不同的学员会对培训课程有不同的期待和感受,产生不同的预判。虽然学员的任何一种预判都没有绝对的正确或错误,但是,基于预判所衍生出来的情绪状态、认知水平乃至最终呈现的言行举止,会对课堂氛围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对此,建议培训师在培训课程开始时,就要特别关注学员的言行表现,及时捕捉、发现有着正向、积极表现的学员,并主动给予赞赏和鼓励的反馈,从而增进这一类学员的正向影响力,扩大影响范围,为营造合适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夯实基础。与此同时,也要密切关注部分呈现负面、消极状态的学员,并在合适的时机中,尽量探寻到其背后的真实原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总之,课堂氛围的营造,同样需要培训师具备高度的职业使命和责任感,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以向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方向,才有可能调动各方面因素,为营造合适、良好的课堂氛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影响课堂进程的要素

很多培训师在实践中都有体会,前面介绍的课堂氛围是保证一堂培训课程顺利推进的基础,但是,如何更加有效的把握课堂进程,亦是培训师职责要义之一。所以,作为培训师,有必要了解并把握影响课堂进程的相关要素。

总体来说,影响课堂进程的要素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人的要素,包括培训师和学员。

其中培训师整体呈现出来的精、气、神的水平和状态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精、气、神是培训师自身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最终呈现窗口,也就是说,学员会据此对培训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做出大致的判断,而这种判断又影响着学员对培训师的信任水平和信赖程度。只有在赢得学员基本信任和信赖的基础上,培训师在后续课程进程中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实施的引导才能发挥作用,产生正向的牵引效果。

在上述前提下,我们还需要关注学员。尤其要关注学员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及学习兴趣。很多培训师可能会觉得纳闷:学员的这些东西,培训师怎么来关注呢?即便关注了,我能够改变吗?

先说怎么关注。学习动机暂不赘述,本书后面的章节将有详细的介绍。至于学员的学习态度,其实,只要培训师留意,再稍微多用点心思,也同样可以获得一些信息,然后据此做出及时的回应,甚至提出调整和改善的建议。

因为,态度最终是由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具体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我们观察发现,有的学员呈现出积极、良好的态度时,可以而且也有必要给予正向的反馈与回应,以帮助学员强化和巩固,这方面比较简单。相对有些困难的是,个别呈现消极态度的学员,培训师该如何进行有效引导?一般来说,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做法。

一是请学员帮忙,侧面了解真实情况。指培训师向其他有相对积极表现的学员询问,了解造成某学员呈现消极状态的具体原因,是课程主题设置的问题?还是学员自己工作岗位上的事情?抑或是学员个人生活上的事情?又或者是培训师某些不当言行造成的?

二是寻找合适的机会,主动询问当事学员。采用这一做法的前提是,培训师一定不能有质疑、批评的语气,而是要充分调动同理心,以关怀、善意的语气向学员询问,已达成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了解、掌握必要的信息。

比如,我们不建议以以下方式询问学员。

“×××,为什么你看起来有点郁郁寡欢,好像不太高兴的样子?……”

较为合适、恰当的询问方式如下。

“×××,刚才我注意到你在处理一些事情,似乎碰到一些困难,不知是否有可以帮到你的地方?……”

又或者,

“×××,很高兴有机会我们彼此认识,请问你目前所从事的岗位工作,具体负责哪些主要事务?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有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

三是在课堂现场释放善意,向学员参加培训所要克服的困难和障碍予以充分的肯定,同时,对学员因为参加培训可能对工作或生活造成的不便表示认同和理解。

经由上述的做法,相信可以消除学员对培训师产生的一些不必要或不太准确的判断,从而及时屏蔽学员可能产生的一些猜疑。与此同时,也能了解和掌握学员消极态度的具体原因,如果培训师能够向学员提供帮助,要主动施予援手,倘若是培训师不方便或力所不及,可以向学员表达善意,并尽量理解、包容学员。

第二类是事的要素。包括课程推进的过程和节奏、培训手段和方法及培训形式与气氛。应该说,对这类要素的把控和调整,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取决于培训师自身的学识水平、专业技能及专业素养,这需要培训师加强日常历练。

第三类是物的要素。也同样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课堂进程。包括场地和设备、教材和教学工具及其他一些课堂现场环境的因素。要想减少这类要素对课堂进程的负面影响,甚至消除,唯一的改善思路和办法就是培训师要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做到在每次课程实施之前的认真检查、提前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