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说“民鲜能久矣”,为什么一般人不能长久保持“喜怒哀乐之未发”的状态?为什么不能“时中”?为什么行中庸之道的人那么少呢?孔夫子就说,这个事情我太清楚不过了,原因就是“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知者”就是聪明人,聪明人的毛病,往往就是聪明过头。聪明人他聪明啊,做事情往往得心应手,所以很得意,但结果稍不留神,就会越过底线,越过了中庸之道的要求。
我们看《红楼梦》里面的凤姐,曹雪芹给她作了一首曲叫《聪明累》,开头两句就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王熙凤太聪明啦!贾府里的头号大管家,八面玲珑,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料理得很好,所以老太太非常喜欢她、信任她,大观园里的哥哥姐妹们也都被她哄得很高兴,下人们见了她也很老实,不敢怠慢,所以,她是贾府里的第一能人。但是到最后呢?她死得很惨啊!机关算尽啦,反误了卿卿性命。像王熙凤这种太过聪明的人,在为人处事的时候,往往喜欢耍那些权谋诡诈之术,搞些阴谋诡计。
说实话,太聪明的人,是很难修行的。因为大道平常,太聪明的人对这个平常心提不起兴趣,反倒是那些神神秘秘的旁门左道、千奇百怪的小道小术,会把他一下子吸引住。
我在书院讲了这几年的课,前几天跟一个老同学见面,他就问,你们书院讲不讲《鬼谷子》啊?我说我不懂《鬼谷子》。他又问,那讲不讲《冰鉴》呢?讲不讲《三十六计》呢?讲不讲《厚黑学》呢?你看,他就是喜欢这些,这就是聪明人才说得出来的话。他知道《冰鉴》是个好东西,是曾国藩的观人之术,就是一套很高明的相术。我告诉他这个很深奥,我不懂。那么《三十六计》呢?我说现在的人好聪明啊,谁不懂三十六计呢?现在官场上、生意场上,人人都用得来,也用得很好啊!现在搞人际关系叫勾兑,吃喝完了再去夜总会泡一夜,这是美人计啊!还有什么反间计、空城计、苦肉计、偷梁换柱、瞒天过海之类的,如今生意场上的老手,哪个不会用啊!做官的呢?都会耍平衡之术,都会挑起群众斗群众,都会施展装聋作哑、欲擒故纵这些手段……这都是聪明人干的事情。我说书院里没法讲这些内容,我功夫不够讲不好。他说那你讲什么啊?我说讲《中庸》。他马上不屑一顾了,讲《中庸》有什么好的?谁会来听啊?我只好无语。
这就是聪明人,他总是想走捷径,总是想“分钱不花吃大虾”,总是想要越过中庸之道的斑马线。这样的话,做事情就容易做过头,往往就会走入险途。我们看现在官场上和商场上的落马者、失败者,绝大多数都是这种类型。
“愚者不及也”,愚者就是智力有限的人,他就不管你什么中道不中道,懒得费那个精神想那么多。仁义礼智信,这个东西又不值钱,又不能当饭吃,我才不去动那个心思呢!当然,你让他去做坑蒙拐骗的事,他智力不够也搞不来,也不会去做。我们成都号称是“休闲之都”,你星期天到公园去看,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人,打打小麻将,吃吃麻辣烫,张三李四聚到一块儿,说说家长里短,说说别人的闲话,一天就这么混过去了。这就是“愚者不及”,他不会在中庸之道上去努力,不会在心性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