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目前所进行的并购中,委托中介机构对目标公司进行审计是最常用的做法,从改革开放至今一直沿袭使用。那么已经有了审计报告的情况下,还需要进行财务尽职调查吗?答案是肯定的,其原因就在于审计和财务尽职调查具有本质的不同,其自身的价值和在并购所能起到的作用明显不同。二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1)目的不同。
审计的目的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审验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合规编制,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财务尽职调查的目的是甄别目标公司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在投资决策前更充分地了解企业情况。
(2)工作范围不同。
审计是根据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设定工作范围,相对固定,被审计对象提供的信息一般不受限制;而财务尽职调查则根据并购的交易需求设计,非常灵活,目标公司所提供的信息往往受尽职调查清单等收购方的需求限制。
(3)调查对象不同。
审计通常是对历史数据进行审查,而财务尽职调查则不限于此,也包括对未来预测数据的调查分析。
(4)工作成果不同。
审计的工作成果是针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有固定的交付方式,即审计报告;而财务尽职调查则可以针对商业、财务、税务等综合事实发表调查意见,主要通过数据分析提醒收购方注意相关风险和必要事项,并提出建议,形式上也没有固定的形式要求,主要根据收购方的需求决定。
(5)结论的可靠性不同。
财务尽职调查的结论更多依赖于数据分析、资料研究、管理层陈述等,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审计的结论严格执行审计程序获得,客观性较强,可靠性要强于财务尽职调查。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审计和财务尽职调查不能互相替代,二者都是并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常收购方会在尽职调查结束,基本确定要收购目标公司时才会委托审计,以保证或验证目标公司的财务报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能够公允地反映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最终根据审计报告调整交易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