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团队在早期首先想到的是,你多少我多少,你30%我70%,或者是我60%你40%。其实这是不对的,在设计股权架构时,我们得先把别人的切掉,也就是预留一部分股权,最后的才是自己的。
(1)预留股权激励。如果你在招人的时候没有跟人家讲给多少股权或者股权激励,一般他是不会轻易来的。
(2)为吸收新的合伙人预留。不能为了刻意追求合伙人的结构硬拉一个人来做CTO,如果项目已经开始,但还差一个CTO,或者CFO,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预留股权,用来吸收新的合伙人。有一种做法是放在带头大哥的名下,但我不建议这样做。因为未来融资时股权是要被稀释的。一般来说,预留的部分可以放在股权激励池里,新人进来之后再分配给他。
(3)融资预估。创业项目最终IPO的时候,CEO有10%的股权就不错了。在融资的时候一定要适当预估,这样大家就不会想我辛辛苦苦创办的企业,到最后股权怎么这么少?
3.股权如何分配
(1)看出资:创业初期,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钱,有钱好办事。如果空对空,事情很难办,所以启动资金非常珍贵。这种情况下,出资显得非常重要,做一个项目,需要500万元,我出200万元你出100万元,我们的贡献是不一样的。假设我们的资源差不多,我出200万元,可能占40%的股权,同时可能担任其他的角色。
(2)带头大哥要有比较大的股权。能够分配给合伙人的股权,除了其他合伙人,剩下的就是带头大哥CEO,他要有比较大的股权。
(3)看合伙人的优势。创业过程中,无非就是几个资源:资金、专利、创意、技术、运营、个人品牌。一定要充分评估在创业的不同阶段——初创、发展、成熟出现的变化。在创业的不同阶段,不同人的贡献是有变化的,需要综合考量,不能觉得这个人做运营挺不错,就把15%的股权给他。等到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发现他的能力一般,想把其到手的肉再重新分配非常难。
在创业初期,不建议把股权分足,应该给股权调整预留空间。比如COO本来应该拿15%,CTO是20%,可以把每个人的股比都先降5%,放在股权池里。合伙人之间进行约定,我们还有这些预留,以后会根据项目开展的不同阶段,每个人的不同贡献进行股权的调整。
这里要讲一下个人品牌,打个不太形象的比方,如果雷军是我的合伙人,基本没问题,有他在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可以这样说,个人品牌对有些项目的加分是很大的。
(4)要有明显的股权架构的梯次。带头大哥要拿比较大的股权,比如按6∶3∶1或7∶2∶1,这样明显的股权梯次,才能形成贡献度的考量,以及掌握控制权、话语权。
◎技术入股实操方法
很多创业者缺钱想找技术人员开发,但又不想出钱,出股份也不知道给多少、何时兑现,表8-3可以供你参考。
表8-3 常见的成熟条件设置表
按照工作时间设置成熟条件 | 比如约定成熟期为四年,每年成熟25% 也可以在约定的四年内,第一年成熟10%,第二年成熟20%,第三年成熟30%,第四年成熟40% |
按照项目进度设置成熟条件 | 比如针对公司的技术开发人员,完成产品的设计工作可成熟10%的股权,完成产品的研发并制作出样品可成熟20%,当产品上市后可成熟30%,产品的质保期内无召回或验证缺陷问题的可成熟最后40% |
按照融资进度设置成熟条件 | 公司完成A轮融资可成熟40%,完成B轮融资可成熟30%,完成C轮融资可成熟30%;或者融资1000万元可成熟40%,融资3000万元可成熟30%,融资5000万元可成熟30% |
按照项目业绩设置成熟条件 | 就是确定持股人的业绩目标,当根据考核规则达成此目标时,股权就一次性或分期兑现 |
技术持有人(或者技术出资人)以技术成果作为无形资产作价出资公司,在以技术成果入股后,技术出资方取得股东地位,相应的技术成果财产权转归公司享有。但是其中会有很多实际问题发生,我们来了解一下。
(1)如果你还没有获得专利,仅仅是对某个领域行业有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怎么办?这些都是无形资产,评估师无法评估。在以你自身的才能、对未来能产生的预期价值作为衡量标准的情况下,技术入股的多少,往往看你和创始人的感情有多深了。
(2)既没出专利也没出钱入股的情况属于“干股”,如果公司出现跟你无关的问题了,你的责任也跑不掉。再不幸的,遇到一开始就没安好心的创始人更麻烦,最后陷入财务问题的技术创始人比比皆是。
(3)一旦技术入股,交换后技术归企业所有,你也是有决策权的,包括对你曾经拥有的技术专利处置权,一旦你成了技术入股人,也请对你的股份代表的义务负责。
(4)有些技术人员觉得初创公司现金的价值大于技术,其实不是,在一般初创的公司里如果是核心技术,给你10%~30%很正常,所以别觉得股份高了不好意思,低了才有问题。
(5)你技术入股后吃专利回报或是继续研发都好,你的薪酬待遇应该对应你在公司劳动所产生的价值。工资和股份之间需要平衡,唯一可根据的就是你和创始人的感情深浅,跟法律没有关系。
(6)假如你只是一个工程师,被某个CEO的情绪感染了,一拍脑袋就想入股,你的股份最好自持不要代持,在公司初创章程里注意你技术入股对应的权责,然后时刻注意自己的股权稀释问题。因为初创公司的存活都是个问题,也别对未来的期权过分感兴趣。
(7)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两份,约定老板将股权以一元价格转让给你。一份是10%的,另一份是1%的,在协议中说明根据哪种情况,实行股权转让。注意签字时候不注明日期,待实现营业额后,再填写日期。如果还能做到将工商变更手续资料准备齐全就更好了,注意不要填写日期。这样可以避免老板届时赖账,你可以直接拿着这些东西自己去工商变更。
(8)技术跟资本合作,千万不要拿低工资,不然项目做成功或者不成功,做技术的可能都是颗粒无收。既然跟资本合作,工资按市面上的算,市面工资是多少就多少,如果对方说前面没有利润,能不能工资低一点,可以低一点,但是不能离谱,工资在企业成本里占10%~15%,要不没钱还投什么资。
(9)最好请个律师或在公证处咨询下,确保不要上当受骗。
(10)如果是合作方人品好,技术可以毫无保留,如果还不确定,核心技术最好保留一点,以免翻脸不认人。
(11)法律规定是不能以劳务或技能作为股权出资的。因为公司法采用的是法定资本制,强调的是资本确定、不变、维持三原则。劳务不具有独立转移性,但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可以估价并转让的,是可以非货币形式来出资。解决方案是:成立合伙企业,成为合伙人以劳务出资,合伙企业承担的是无限责任,将注册资金变为分期缴纳,约定几年后入资,在此期间,公司盈利后,技术人员可取得分红后,补足注册金。
技术人员不好意思开口,往往容易吃亏,其实没有必要,有什么要求都可以公开讲,要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出钱少、出力多的如何算股权、分红权、表决权
A是一家智力和技术密集型的创业电商公司。注册资金为200万元,成员如下:
甲:出资50万元,前阿里巴巴市场总监。
乙:出资20万元,前百度技术副经理。
丙:合出资30万元,技术与运营团队共6人。
丁:出资100万元,看好A公司团队和前景,不参与管理,只出钱。
如何设计A公司的股权?丁是相信甲和乙才投资的,万一中途离职了怎么办?丁承诺如果甲和乙在4年内不离职,可以出大钱占小股,底线为20%。
如何设计A公司的股权、分红权和表决权呢?
(1)按资金股占比40%,人力股占比60%,股权分配如表8-4所示。
表8-4 股权分配
| 出资 | 甲 | 乙 | 丙 | 丁 | 合计 |
出资情况 | 出资额 | 50万元 | 20万元 | 30万元 | 100万元 | 200万元 |
持股比例 | 25% | 10% | 15% | 50% | 100% | |
股份分类 | 资金股权重40% | 25%×40%=10% | 10%×40%=4% | 15%×40%=6% | 50%×40%=20% | 40% |
人力股权重60% | 40%(分4年兑现) | 10%(分4年兑现) | 10%(分4年兑现) | 0(无人力股) | 60% | |
合计持股 | 10%+40%=50% | 4%+10%=14% | 6%+10%=16% | 20%+0=20% | 100% |
(2)分红权分4年,解锁,当合伙人离职时分红权全部收回,可由甲或乙代持,如表8-5所示。
表8-5 分红权分配
解锁时间 | 甲 | 乙 | 丙 | 丁 | 合计 | |
分红权 | 初创时 | 25% | 10% | 15% | 50% | 100% |
第一年末 | 10%+10%=20% | 4%+2.5%=6.5% | 6%+2.5%=8.5% | 65% | 100% | |
第二年末 | 10%+20%=30% | 4%+5%=9% | 6%+5%=11% | 50% | 100% | |
第三年末 | 10%+30%=40% | 4%+7.5%=11.5% | 6%+7.5%=13.5% | 35% | 100% | |
第四年末 | 10%+40%=50% | 4%+10%=14% | 6%+10%=16% | 20% | 100% |
(3)对于表决权,设计如表8-6所示。
表8-6 表决权分配
解锁时间 | 甲 | 乙 | 丙 | 丁 | 合计 | |
出资 | 初创时 | 25% | 10% | 15% | 50% | 100% |
表决权 | 第一年末 | 50% | 14% | 16% | 20% | 100% |
第二年末 | 50% | 14% | 16% | 20% | 100% | |
第三年末 | 50% | 14% | 16% | 20% | 100% | |
第四年末 | 50% | 14% | 16% | 20% | 100% |
以上分股权、分红权、表决权,解决了投资方出钱不出力及全职创始团队出钱又出力的问题,体现了人力资本的价值。
◎如何设置合伙人股权
创业中合伙人是灵魂,一定要把顶层设计做好,真功夫、西少爷的失败教训,给我们很多启示,在股权方面一定要提前做好规划。
合伙人的股权制度原则是要让贡献大、干得多的合伙人享有更多的股权。举个例子:几个大学同学合伙创业,到年底时根据干活的多少进行增发,一个人之前是40%的股份,但他只投钱没干什么事,现在变要稀释到20%;原来一个15%的合伙人,因为贡献特别大,现在增发到35%。这样合伙不散,可以让内部干活的人慢慢在公司的权利不断增强,形成比较稳定的机制。如表8-7所示。
雷军其实是股权设计的高手,2010年创业时,雷军股份不到30%,他说是最后一次创业,他追加3900万美元使自己股份达50%以上,他自我增资就是为自己挖了个坑并且跳下去,其他7位联合创始人也一直跳下去,让大家感觉到了“ALL IN”的决心。他让员工大面积持股,56个员工自掏腰包投了1100万美元,向员工融资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激励分三种选择方式,比如跨国公司工资,2/3工资+股权,1/3工资+股权,80%的员工选择第二种。小米每一次融资的估值都是上一轮估值的4~5倍。
表8-7 几个合伙人创业分配股权的原则
股东数量 | 划分原则 | 应避免的划分方案 | 合理的分配方案 |
2名合伙人 | 避免均分 老大要清晰 | 50%:50%(股权平分) 65%:35%(博弈型,小股东可一票否决) 99%:1%(大股东吃独食) | 70%:30%(老大清晰) 80%:20%(老大清晰) 51%:49%(一大一小) |
3名合伙人 | 1>2+3 大股东比例大于二三股东之和 | 33.3%:33.3%:33.3%(均分) 35%:18%:18%:29%(博弈) 95%:3%:2%(单打独斗) 40%:40%:20%(三股东危险) 40%:30%:30%(创始人危险) 45%:45%:10%(创始人出局) 48%:47%:5%(创始人决策差) | 70%:20%:10% 60%:30%:10%(老大清晰,能够快速决策) |
4名合伙人 | 2+3+4>1 | 35%:18%:18%:29%(博弈) 25%:25%:25%:25%(平分) 94%:3%:2%:1%(老大独大) | 40%:25%:20%:15% 35%:29%:20%:16% |
5名合伙人 | 2+3+4>1>2+3 保证创始人话语权,有效防范风险 | 1>2+3+4+5(老大独大) 1<2+3+4+5(决策僵局) 90%:4%:3%:2%:1%(创始人独占利益) | 大股东、发起人、创始人及带头人等合伙人股权在40% 其他联合合伙人股权总和在30% 两个股东不参与管理 预留10%股权激励 |
所以,合伙人要设计好分期兑现和回购机制,根据合伙人的表现和贡献,对股权进行动态调整。
◎动态股权设计的贡献点如何计算
讲一则四个合伙人创业因理念不和而导致退股闹矛盾的故事,希望对读者有启发。
甲乙丙丁各投资55万元、15万元、15万元、15万元,以出资分配股权,做社区O2O服务。乙从事运营推广工作,与其他三个人产生矛盾想退出,公司业务有较大提升,但还是亏钱。三个人希望以15万元原价回购,但乙坚持三倍,即45万元回购。
最终公司不欢而散,乙只拿到几万元,他希望赚一笔退出,结果是亏钱退出。
合伙人退出可能因为不全职参与公司运营、辞职、辞退等,你如果是创始人,是不是只考虑入伙分股权比例,而从来没有思考过分家时如何回购股权的问题。
那么初创公司如何动态进行股权分配?
(1)要一个牵头人来负责,制定分配股权的里程碑。
(2)分解各个关键环节,制定贡献点、贡献计算标准。
(3)加入回购机制及执行的细节,形成契约以及计算模型,持续记录及公布贡献值,将贡献值转变为股权,体现阶段性的成果。
表8-8、表8-9就是实际的贡献点汇总表,包括激励对象、计量的标准、计提时点、兑现时点、回购价格等重要内容。
表8-8 未转股和已转股的贡献值的对比
贡献值 | 未转股的贡献值 | 已经转股的贡献值 |
未领取的工资 | 8折回购 | 150%回购价和最新融资估值30%之较高者 |
投入的现金 | 9折回购 | 150%回购价和最新融资估值30%之较高者 |
未领取的年度任务完成的岗位奖励 | 6折回购 | 150%回购价和最新融资估值30%之较高者 |
投入的商标 | 6折回购 | 150%回购价和最新融资估值30%之较高者 |
表8-9 贡献点汇总表
贡献点 | 激励对象/岗位 | 贡献点描述 | 贡献值计算标准 | 计提时点 | 合伙人离职时,贡献值回购价格 | 合伙人离职时,股权回购价格 | 兑现方式 | 可兑现时点 |
合伙人投入现金 | 全体执行合伙人 | 投入现金 | 现金的金额 | 投入现金时 | 八折 回购 | 1.3倍或者最近一次对外融资估值的30%,取较高者 | 不可兑现 | 不适用 |
非执行合伙人投入现金 | 全体非执行合伙人 | 投入现金 | 现金的金额 | 投入现金时 | 八折 回购 | 1.3倍或者最近一次对外融资估值的30%,取较高者 | 不可兑现 | 不适用 |
全职合伙人未领取的工资 | 全体执行合伙人 | 未领取的薪金金额 | 合伙人工资水平减实际领取的工资;合伙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修改 | 每个月发放工资时计提 | 八折 回购 | 1.3倍或者最近一次对外融资估值的30%,取较高者 | 不可兑现 | 不适用 |
专利技术或非专利技术 | 全体合伙人 | 投入公司所需要技术 | 该项技术需完成技术转移,并能脱离发明人产生效益;团队共同评估专利未来给公司带来的价值 | 实现技术转移时 | 四折 回购 | 1.3倍或者最近一次对外融资估值的30%,取较高者 | 不可兑现 | 不适用 |
促成销售 | 全体合伙人 | 合伙人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促成销售 | 销售额的2% | 实现销售并且收回销售款项 | 八折 回购 | 1.3倍或者最近一次对外融资估值的30%,取较高者 | 可以全部兑现、部分兑现或累积贡献值 | 促成销售后一周 |
办公场所 | 全体合伙人 | 合伙人为公司提供自己名下的办公场所 | 市场租金水平 | 每个月末计算一次 | 七折 回购 | 1.3倍或者最近一次对外融资估值的30%,取较高者 | 不可 总现 | 不适用 |
为公司提供咨询顾问 | 外部的顾问合伙人 | 利用自己专业知识提供服务 | 参考其提供服务的市场价格,双方协商制订 | 服务已经提供完成 | 六折回购 | 1.3倍或者最近一次对外融资估值的30%,取较高者 | 不可兑现 | 不适用 |
个人资产为公司担保 | 全体合伙人 | 利用私人财产或信用为公司债务担保 | 担保费用的市场价格 | 签署担保合同后 | 七折 回购 | 1.3倍或者最近一次对外融资估值的30%,取较高者 | 不可 兑现 | 不适用 |
带领团队达到下个里程碑 | CEO | 带领团队到达目标 | 10000元 | 达到下一个里程碑 | 七折 回购 | 1.3倍或者最近一次对外融资估值的30%,取较高者 | 可以全部兑现、部分兑现或累积贡献值 | 达到里程碑 |
融资成功 | 全体合伙人 | 由CEO按每个人贡献分配 | 融资额的千分之一 | 融资款到账 | 五折 回购 | 1.3倍或者最近一次对外融资估值的30%,取较高者 | 可以全部兑现、部分兑现或累积贡献值 | 融资款到账 |
公众号运营 | 新媒体运营 | 公众号和粉丝群运营 | 每一个粉丝5元 | 达到下一个里程碑 | 一折 回购 | 1.3倍或者最近一次对外融资估值的30%,取较高者 | 可以全部兑现、部分兑现或累积贡献值 | 达到下一个里程碑 |
营销 | CMO | 制定执行营销政策 | 销售额的千分之一 | 达到下一个里程碑 | 一折 回购 | 1.3倍或者最近一次对外融资估值的30%,取较高者 | 不可 兑现 | 不适用 |
财务管理 | CFO | 负责财务预算规划 | 净利润的千分之五 | 达到下一个里程碑 | 一折 回购 | 1.3倍或者最近一次对外融资估值的30%,取较高者 | 不可 兑现 | 不适用 |
技术部门负责 | CTO | 负责IT系统与网上平台 | 比预计算时间提前完成开发,节省的成本的10% | 完成下一个版本的开发 | 一折 回购 | 1.3倍或者最近一次对外融资估值的30%,取较高者 | 不可 兑现 | 不适用 |
◎股权设计的七个坑,千万别踩
市面上各种股权培训班,但你知道在实际的股权设计中常见的七个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