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情景案例:失控的情绪

小王2019年本科毕业,提前到公司实习,你让小王起草一个简单的会议通知,拿到手一看,关键事情没说清楚,也没有按照你提供的范文格式来写,不需要写的内容一大堆,你无奈地笑着对她说:“小王啊,你读了一个假本科吧。”结果她委屈地哭了,说道:“领导,我是按照你的要求来写的啊,昨天晚上我加班到12点才完成。”

在这个“失控的情绪”案例中,小王情绪崩溃,当着领导的面委屈地流泪,读者认为是小王的问题,还是领导的问题?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笔者一一进行分析。

第一,管理者高估了小王的能力。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小王的问题,因为你已经给小王提供了范文格式,她没有按照你的要求来写。但很多时候,对我们职场老手来说轻而易举的工作,对于一个职场小白来说则具有挑战性。

对策:我们在交代问题的时候,除了告知小王可以参照会议通知的模板来写,还可以多交代一句:“小王,这个报告不用太复杂,只需要把会议主题、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说清楚。其他的部分按照公文的格式来写就好,不需要进行太多的发挥。”

第二,我们在布置工作的时候只是单向沟通,没有双向沟通,没有对工作本身进行确认。可能小王在你布置任务的时候根本没有理解你的意思,甚至思想抛锚,根本没听清你说的是什么。

对策:让下属把你布置的工作要点重复一遍。领导在给新生代员工下达任务的时候,指令不够清晰,或没有真正让下属了解清楚指令,往往会导致结果不如人意。笔者在给下属布置工作后,都会问下属:“是否明白了?”即使他们回答:“明白了。”笔者也会说:“小王,刚才我布置的任务要点你再说一遍。”这个时候,她才会难为情地说:“领导,您刚才说的能不能再重复一遍?”

通过让下属复述任务要点,我们往往会发现员工并没有真正记住你下的指令,但她往往说:“明白。”这是因为她以为自己明白了,或者她不明白,但不好意思承认罢了。

第三,我们在做管理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措辞,让注重感受的新生代员工大受打击。作为领导,你说:“小王,你读了一个假本科吧。”这句玩笑话不但让小王觉得自己的能力被全盘否定,甚至感觉受到了人格上的侮辱。这是因为你忽略了小王是一个新生代员工,而且是一个实习生,内心比较敏感脆弱。另外一方面,在没有建立起基本信任,互相了解的情况下开这样的玩笑会导致负面的影响,小王可能两三天都沉浸在负面情绪里,无法进入工作状态,甚至会直接选择辞职。所以,在职场中,管理者要关注并处理好新生代员工的情绪,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什么是情绪?管理者如何处理好员工的情绪?

管理小贴士:情绪是个人内心的感受和主观体验,是人的各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及行为表达方式。

图6-1 情绪的四个维度 (图片来自网络)

如图6-1所示,按照负面情绪、正面情绪、高能量情绪、低能量情绪四个维度,可以对情绪进行划分。

高能量的,正面的情绪:狂喜、兴奋、开心、热情;

低能量的,正面的情绪:平静、愉悦、宁静、冷静;

高能量的,负面的情绪:愤怒、焦虑、急躁、担忧;

低能量的,负面的情绪:嫉妒、后悔、自卑、内疚;

正面的情绪一定好吗?答案是未必,比如高能量的正面情绪“狂喜”,我们知道,当年范进中举,狂喜之下疯了,非要丈人老子打两个耳光才清醒过来,说明不是所有的正面情绪都是好的。

负面情绪就一定不好吗?答案同样是未必,负面情绪有的时候会让我们做事情更加内省,更加谨慎,更容易发现和解决问题,更容易防范未知的风险。要知道,人类基因里含有更多的负面情绪。在远古时期,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原始人就出现担忧和急躁的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降低他们被猛兽猎食的风险,而那些盲目乐观的远古人类则成为猛兽的美食。

根据笔者多年的职场经验,职场人士都需要尽可能地避免高能量的情绪,无论是高能量的正面情绪,还是高能量的负面情绪,都会大幅消耗你的精力。笔者比较推崇低能量的正面情绪:平静、宁静、愉悦、冷静。这需要具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拥有“看庭前花开花落,任天上云卷云舒”的淡定从容。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具备两点素质:

(1)正视现实;

(2)中庸之道。

正视现实。面对生活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能会过于悲观或乐观。过于悲观,会让我们丧失行动的意愿和能力,产生消极情绪,出于对自尊的保护,我们会选择逃避;过于乐观,会让我们错误地认为我们看到的都是对的,我们自己坚持的都是真理,但那只是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任何人都会有局限性。正视现实是承认自己的局限性,以开放的心态与世界共处,在战略上藐视问题,在战术上重视问题。

中庸之道。《基业常青》的作者柯林斯发现伟大企业的领袖并非最聪明的人,在他们的身上反而有很多复杂的性格品质:坚定与包容,自信与谦虚,创造与谨慎。笔者认为这并非精神分裂,而是因为他们在坚持和变通之间找到了一条中庸之道,能根据所处的情景具体分析及处理问题。情绪也是如此,你不可能完全都是正面积极的情绪,因此我们要在正面积极情绪和负面消极情绪之间找到平衡点,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找到了。

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是《积极情绪的力量》的作者,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积极情绪研究者中的佼佼者,积极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通过研究发现,职场中积极互动和消极互动的比例至少为3:1,就可以定义为积极型组织。高绩效的组织积极互动和消极互动的比例可以达到6:1。

对于积极互动和消极互动的比例低于3:1的消极型组织,管理者应该如何激发组织的积极情绪呢?

笔者根据多年经验,总结了激发组织积极情绪的四步法,如图6-2所示。

图6-2 激发组织积极情绪的四步法

激发组织积极情绪的四步法包括以下内容:

(1)赋予组织成员积极的人生态度;

(2)绘制成功地图;

(3)寻找成功加速点;

(4)缓解消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