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流量,流量之源

网络空间的传播是非受控传播,即使有大量商业引爆的传播,仍然难以找到复制的模式。

新营销,需要有组织先后进入传播,源于社交流量的传播,可以是有组织的。

社群是互联网重要的发明,如前所述,它是三度空间的路由器,同时,也是流量之源。

社群把线下社交结构整体迁移到线上,而且社交半径比线下扩大了,而社交是人类的天性。

社群有三大职能,即社交、传播、交易。社交衍生传播,传播衍生交易。当然,交易并不必然发生在社交平台,只要传播产生独立流量,交易可以在任何平台发生。

碎片化的渠道是中国的特色,相当长时间内仍然是中国特色。应对渠道碎片化,中国企业建立了庞大的营销队伍。营销岗位是中国仅次于农民、服务人员、产业工人、白领,就业数量居第五位的职业。

中国人对社交网络的依赖在世界排名前列,这个中国特色决定了社群在全网传播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建立社交传播矩阵,也将是营销部门的基础工作。

新营销框架:场景、IP、社群、传播

本书中,我有时沿用传统营销的框架,比如“4P皆传播”,同时也提出了新营销的新框架(场景、IP、社群、传播),并且新框架还得到很多人认同。

这是我内心的矛盾之处。不提出新框架,无法与传统营销区隔;不用4P框架,很多人看不懂。最后采取了折中办法。

好在我在4P框架与新框架之间建立了对应关系:

场景是产品逻辑,IP是品牌逻辑,社群是连接逻辑,传播是营销逻辑。

为什么要提出新的概念,而不是老词新解?因为要赋予所有营销新要素于传播元素。

在场景中不仅要发现需求,也要发现可供传播的情绪。

IP不仅是品牌逻辑,也是人格化的自主传播势能。

社群不仅是社交工具,也是传播的连接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