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有句名言:“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他们所做的,都是重大的决策。”这说的是,凡事得有轻重缓急,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将一事无成。
有效的管理者应当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而不是事无巨细平均分配力量。那么,在并购交易中如何区分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及决策的轻重缓急呢?在这里,推荐一本著作,它回答了这样的问题。这就是由贝恩公司的两位高管戴维·哈丁和萨姆·罗维特所共同编著的《兼并之道:决定公司并购成败的四个关键决策》。
在介绍这部著作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两位主编所属的贝恩公司。
贝恩公司,又称贝恩资本或贝恩资本公司,脱胎于贝恩咨询公司,其总部位于波士顿。它是由原贝恩咨询合伙人、前美国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一手打造而成的全球领先的战略咨询公司。曾经为全球各行业超过4,400家跨国公司、私募基金和其他机构提供过战略、运营、技术、组织及并购等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已经完成的成功的战略咨询项目超过5,000个,并且管理着650多亿美元资金,涉及私人股权、风险投资、上市股权对冲基金和杠杆债务资产等。
《兼并之道》这部著作的两位主编及其他12位撰稿作者全部来自该公司。这些作者在该著中的经验之谈及支持他们观点的众多实际案例也都是以贝恩公司的实践为基础的。这是并购文献资源中难得一见的同时凝聚14位顶尖咨询公司并购高手切身经验和智慧的专业著作。如果说这部著作与其他并购专业著作相比有何过人之处的话,那么其过人之处就在于此。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引用编者在序言中的一段话加以确证。他们说:“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因为我们已经上过了最好的并购学校——并购交易实践本身——并且学到了一些与交易决策艺术相关的有用的东西。我们有幸与数以百计的决策者在并购交易的实践中共事,并亲眼目睹了交易决策的艰难。我们的很多客户已经做出和实施了一系列伟大的决策(遗憾的是,有些人没有)。通过分享我们的见解,希望帮助下一代公司管理者——即将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避免陷入那些隐藏的危险之中,从而成为精通并购之道的行家里手。”
除此之外,这部著作在内容上还有几个方面的特点值得肯定。
第一,化繁为简,将复杂的并购交易决策过程简化为对4个基本问题——如何做(How)、做什么(Which)、在哪里做(Where)及做哪方面的交易(What)——的回答。在这部著作的各位作者眼里,任何一项并购交易,无非就是要做出四个关键的决策,即回答这四个问题,它们贯穿交易全过程。具体说来,这四个问题是:①如何选择并购交易目标?它们是否有利于改善公司核心业务?②达成哪一种并购交易?这笔并购交易会增加公司的价值吗?③需要在哪些领域进行整合?整合计划是否与公司的投资理念及所有权变更带来的挑战相吻合?④当交易出现问题时,应该采取什么举措?当事态发展与预期不一致时,如何应对那些无法回避的问题?该著第1章系统而概要地解释了并购交易中的这四个关键决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接着在后面的4章详细分析了这四项关键的决策在实践中是如何运作的。整部著作就是围绕着这四个关键决策而展开的。
第二,以案说法,把来自实践的经验还原到实践中。重视并购交易中四个关键的决策是这部著作的作者从广泛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但是,为了让读者真切理解这些经验并能在未来的交易中将其付诸实践,这部著作又对经典案例进行了深入解剖从而加深读者印象。幸运的是,贝恩公司在并购交易实践中积累了数以千计的案例。作者们从这些案例中精选出来的几个案例紧扣该著主题,甚至在这部著作中所涉及的每一项关键决策的具体实施步骤上都配合得天衣无缝。这只能说明两点:其一,贝恩公司丰富的并购实践为“关键决策”模式的出现提供了土壤;其二,这些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经验或经验概括经得起实践检验。本来一句话就可以说个大概的道理,却偏用几百页的篇幅和众多的案例进行理论。由此可见著作者们的用心良苦。
第三,避虚就实,用真实的数据增强观点的说服力,从而指导实践。按照该著作者的说法,这不是一本纯技术的著作,读者从中学不到价值评估之类的具体操作手法,因为这些东西会妨碍作为读者的并购交易者们关注那些关键的决策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不过,该著对读者的指导意义是宏观层面的,体现在公司高管在决策的过程中。事实上,该著通过对1700多家公司的并购交易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并运用这些分析结果证实了作者们的基本观点。这在客观上有助于读者增强在实践中使用这一独特决策模式的信心。其实用价值不言而喻。
正如编者所希望的,这部著作是要帮助那些正在并购实践一线进行交易的公司管理者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就最重要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在这个意义上,这部著作首先适合公司高管阅读。此外,这部著作对于那些并购交易的利益相关者们,比如律师、会计师、公司并购顾问及投资银行家,也是有参考价值的。他们作为并购交易的局外者,常常从自身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有时他们的意见与公司的根本利益完全背离。从对这部著作的学习中,他们应该更加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另外,顺便提一下,该著中译本在翻译上是不错的。如果译者没有一定的并购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如此娴熟的在中文读者与原著之间架起一座通畅的桥梁,那是不可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