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言堂组织文化氛围相对应的管理风格,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管理的显著特征就是制度多、规矩多、管得细、管得多。
制度规矩不成体系,朝令夕改或重叠,甚至冲突。
组织权责不清晰,或界定清晰也执行含糊,结果就是忙乱状态。
诸多鸡毛蒜皮的事情,消耗了管理者的大量时间精力。
因为管得多、管得细,反而影响了许多重要甚至核心工作的开展。
4.形式主义将断送企业前程
瞎忙、假忙,非常恰当地形容了形式主义现象。
管理工作的普遍方式是布置任务、下达指令。
一味地执行工作指令,能否让下属形成自主自动自发的意识与行为?
员工都很忙,因为上级的工作指令频繁下达,甚至朝令夕改、前后矛盾。
工作繁忙是好事,但忙的结果无法提升利润、成本、效益指标都是假忙!
行为如果不能创造价值,不能带来利润,不如取消行为节省成本。
5.持续沟通协调等于内耗
许多经营管理者强调沟通,最喜欢沟通协调,又最困惑于沟通协调。
无论大事小事、不论决策、管理、执行,无论职位高低,大家总是在开会、在讨论、在沟通、在协调。沟通、协调、推动、督促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组织内耗严重。
目标、计划、方案确定之前,交流、沟通、分析、讨论等的确重要。
目标、计划、方案已经实施,还要不断沟通、讨论、协调就是内部消耗。
强调沟通协调是经营管理的固有经验,持续沟通、讨论、协调是企业管理的不良习惯。这种经验和习惯,说明企业的梦想、目标、行为不连贯,目标、计划、责任指标体系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