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化融合标准体系的产生。
以方法论标准为引领是世界各国推进产业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共同手段,也是中国规范两化融合发展、引领两化融合水平提升的基本路径和重要抓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是引导组织强化变革管理、系统推进量化融合的通用方法论,通过贯标将一套系统化、可操作的两化融合管理方法论导入组织日常运营,解决信息化条件下战略转型怎么干、怎么干好的问题。加快组织变革、模式创新、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
(2)两化融合标准体系的组成。
两化融合标准体系由以下几类标准组成:
1)通用共性标准:是支撑两化融合的通用标准,适用于各环节、各领域及各发展阶段。包括总体、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信息安全等。
2)基础设施标准:引导第三方服务商结合组织竞争力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研制提供适应组织及产业发展现状、面向不同发展阶段水平的两化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包括装备(工业装备)、软件(工业软件)、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服务平台)、信息物理系统。
3)产品生命周期标准:主要是从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生命周期角度提出的,支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所需的标准。包括产品生命周期数字化、产品生命周期网络化、产品生命周期智能化。
4)企业(组织)管控标准:聚焦企业(组织)内部管控,规范企业(组织)中信息技术和相关技术融合,指导不同管控层级业务集成互联,实现跨企业(组织)协同所需标准。包括企业(组织)管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标准。
产业链:聚焦企业(组织)间、跨领域的集成与协同,从产业链价值创造角度提出,支撑产品或服务价值增值,服务于产业价值链的标准。
5)行业应用标准:通用共性、基础设施、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组织)管控、产业链等通用标准无法满足行业应用需求时,可进一步结合行业特色进行细化和扩展,并形成行业应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