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形成内部联合作战的模式

哲涛在李健的支持下,虽然把组织结构进行了较大的变化,也下发到公司各部门,但仍然接到一线业务部门的投诉。当一线由于项目开展需要支持时,得不到大区、总部的及时支撑,而到达一线的总部与大区的人员,一线指挥不了他们。

哲涛考虑要把作战的指挥权赋予一线的项目经理,并解决组织碎片多的问题。在一线只有一个指挥,就是项目经理。要给项目经理授权首先是业务指挥权,另外还要有人员选用权、财权、人员评价权、激励分配权。之前公司提出过类似的思路,但在落地上做得不够,现在制定项目经理授权手册是当务之急,而且要把这些权力固化到流程中。

同时,哲涛还思考借鉴军队中联合作战模式。联合,才能攥指成拳;联合,方能体系制胜。军队中强化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观念,值得企业借鉴。现代战争时空特性已发生重大变化,多维战场空间融为一体,战略、战役、战术行动界线趋于模糊,时间要素不断升值,战争进入发现即摧毁的“秒杀”时代。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效率如何,直接关系到作战胜负。探索研究联合作战工作模式,就是要确定整个作战体系的协同方式、工作流程及工作组态,从而产生最佳、最快的作战指挥效能。

企业也要培养能够联合作战指挥的人才,形成联合作战工作模式。概括地说,工作模式就是依据应用背景、工作条件及所参与人的角色,确定整个系统的协同方式、工作流程及工作组态,以实现最佳的运行效果。不同的工作模式直接影响系统运行效率,打造高效可靠的联合作战工作模式是实现高效指挥的需要。

哲涛了解联合作战模式的特点后,提出要帮助组织实现联合作战模式,必须实现4个转型:组织管控方式的转型、人才思想与能力的转型、作战方式的转型、武器装备的转型。企业要培养联合作战能力,就要求基层要有综合作战能力,高层要有战略能力,下级要理解上级意图。其次,要聚焦作战能力的实现,行政管理流程与作战流程分离,并进行有效授权。最终要实现一线的“班长”能够进行任务式的指挥,这不仅关系到指挥的艺术(个人能力),还关系到控制科学(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