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产生于结绳

这一章还有最后一卦,我们来看:

夬卦。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上古的时候,大家有事情都是用一根绳子把两头绑起,然后从中间一刀割开,一人拿一头,然后去做事情,做完了回来以后,大家就各自拿着绳子来对,对上了就说明我们两个人圆满完成了这个事情。它就是一种原始的契约。到了后世,语言文字发明了,大家就以书契为凭,基本上就跟现在订合同差不多了。这样记事情就比用绳子打结要清楚明白得多,而且遇到“老赖”也不容易赖脱,因为黑字白纸摆在那里,很清楚很明白的。有了这个书契当然就很方便了,县大老爷断案就证据确凿了,你看契约摆着,白纸黑字就在那里摆着,还不从实招来?!那么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做事也很方便。

一般中国人都喜欢君子协定,我现在都改不过这个习性,总觉得“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签字画押的,总有点说不出口。但是如果碰见伪君子,碰见真小人,这个君子协定就不管事了。所以,现代社会讲究契约精神,朋友归朋友,真正做事了,还得契约先行,先小人后君子,这样白纸黑字,免得日后起纠纷。

“盖取诸夬”,泽天夬,上兑下乾。兑有口舌之意、口舌之争;乾为天、为刚健。整个夬卦的卦象,就是以乾刚来决口舌之争,即以乾刚决兑,以刚健正直之心来判断口舌之争。那么判断的依据呢?就是这里讲的书契,用契约来作为解决口舌之争的依据。

这一章所列举的十三个卦,我们就把它大体上讲完了。在这些卦中间,有的确实类比得很形象、很准确,但有些卦的类比就有生硬附会之嫌了。当然,《系辞》的作者在所列举的每一段后面,都说是“盖取诸某某卦”,盖就是大概嘛,大概如此、可能是这样。所以,这些有比附之嫌的易卦我们也不要太较真,作者不过是为了说明上古文明的历史进程而已。通过列举的这些易卦,我们能够从中找到一定的规律性,能够通过卦象来判断一些事情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