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群运营场景而言,在所有数据分析模型中最常用到的必然是漏斗分析法。这是一套流程式的数据分析,它能够科学反映用户行为状态,从起点到终点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用户从最开始看到我们的广告内容,进入社群内、参与活动到最后的付费下单,在这整个过程中,用户每经过一个关键节点,都能够通过转化率数值的多少,判断出每一个关键节点上是否存在问题,从而有效作出调整、优化。如图11-5所示。
图11-5 漏斗分析法
漏斗分析法的四个关键要素分别是对象、时间、节点和指标。其中,时间则是指从事件开始(某一行为起)到结束时间(某一行为止),节点就是这一路径上的具体步骤划分,指标一般是指转化率。
因此,不同的对象会延伸出不同的漏斗模型,例如AARRR模型、消费漏斗模型、电商漏斗模型、功能优化漏斗模型、AIDMA模型等。而在社群运营场景下,最常用到的则是AARRR模型和AISAS模型。
(1)AARRR模型
从用户增长各阶段切入,包括Acquisition用户获取、Activation用户激活、Retcntion用户留存、Revenue用户收入及Refer自传播。
(2)AISAS模型
该模型是在AIDMA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用户反馈环节。A:Attention(引起注意)、I:Interest(引起兴趣)、S:Search(搜索)、A:Action(购买行动)和S:Share(分享)。如图11-6所示。
图11-6 AISAS模型
漏斗分析模型在实操中的运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需要选定一个分析维度,根据用户路径图来画出漏斗图。其次,要提前选定关键行为(确定节点),然后根据数据比较来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调整。
我们以上一节的知识付费社群活动为例,其用户路径图如图11-7所示。
图11-7 用户路径图
从用户路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引起用户关注,到最终用户下单,其实存在着两条路径,分别是:
关注公众号→关注客服微信→试听课程→领取优惠券→付费购买。
加入社群→参与打卡活动→领取优惠券/试听课→付费购买。
而两条路径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其中,第二条路径的用户引流入口主要是基于第一条路径中哪些没有付费下单的用户。因此,我们可以画出图11-8的漏斗图。
图11-8 漏斗图
在具体运用分析时,以上这两个漏斗模型我们可以拆分单独去对每个关键节点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找到可以有效提升最终转化的关键指标,并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使用漏斗分析法时,其流程路径越详细越好。除此之外,通过该模型来优化、驱动社群运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如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于关键数据的分析可以从漏斗的最下层开始逐层往上;因为虽然放大最上层的漏斗入口,在转化率不变的情况下,最终的转化效果必然提升。相对应的,漏斗层级越往上走,可能涉及的成本、资源投入也必然会增加。
在具体分析某一层级数据时,如果要优化某些关键因子,那么主观可把控的关键因子在优先级上要高于客观较难把握的关键因子。
对于那些优化后可以提升较大空间,也就是对结果影响显著的因子则必然是要优先优化的。
最后与漏斗分析方法对应的,就是用户流失分析。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定位到流失的是哪类用户,主要是在哪个环节中流失的,以及进一步分析为什么流失。如果说漏斗分析法的注意力是在转化上,关注已经转化的用户,那么流失分析法的关注点则是在于没有转化的部分。但基于社群运营场景,用户流失分析其实运用的并不多见,所以这里就暂时不展开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