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1 结构技术方案评审要素
结构技术方案评审要素如表6-14所示。
表6-14 结构技术方案评审要素
序号 |
章节 |
内容 |
|
||
1 |
概述 |
项目简介、参考资料、术语、特殊说明 |
|
||
2 |
整机装配设计 |
² 装配图和零件图:结构设计功能框图,完全结构关系,详细的整机特征,零件工程图,详细商品化信息; ² 基本尺寸架构设计:基本尺寸、整体关键装配尺寸、外观尺寸要求、尺寸实现方式 |
|
||
3 |
内部结构实现 |
² 输出输入功能模块设计:产品整体输入输出,并考虑相关配套设计; ² 其他功能模块设计:如电源尺寸、存储系统、控制系统等逐一结构定义; ² 系统热设计、防尘设计、可靠性设计、可生产性设计、其他设计考虑 |
|
||
4 |
包装装配图和零件图 |
² 装配图:单机包装、栈板包装、备件包装; ² 设计说明:说明设计与需求的针对性,设计可靠性分析与校核 |
|
||
5 |
组装与拆解 |
工艺装备,组装动作分解图,拆解动作分解图 |
|
||
6 |
搬运、安装、使用和维护动作模拟分析 |
搬运、安装、使用、维护 |
|
||
7 |
零件可制造性分析 |
工艺分析、工序分析、成本分析 |
|
||
8 |
存在的风险及措施 |
|
|
||
9 |
需求符合性分析 |
|
|
||
10 |
模组说明 |
主要确认借用件、新配件选用,定义结构、功能特征等,并列出新器件清单 |
|
||
11 |
材料表 |
出结构件BOM清单作为附件 |
|
||
12 |
模具需求 |
|
|
||
序号 |
类型 |
内容 |
|||
1 |
结构技术方案 |
² 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和使用方便性,是否符合人机工程和使用习惯、机器清洁的方便性; ² 产品标准(国标、行标)的符合性; ² 结构概况相互关系和基本性能; ² 产品总体方案设计的正确性、经济性和国内外同类产品水平分析比较; ² 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工艺性(加工容易、装配简单、符合大批量生产和加工要求)、可靠性、耐用性、可维修性(维护简单、方便/部件模块化,无螺钉化)及安全与环境保护; ² 基本参数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的正确性; ² 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原理采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² 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实现标准化综合要求的可能性; ² 是否符合政府有关法令、法规、国际标准与公共惯例; ² 防暴、防尘、防水、产品的噪音问题,产品的散热问题,产品的EMC、ESD问题; ²
课题范围合理性、设计功能充分有效性、可靠性设计充分有效性、可生产性、成本可行性、测试方案充分有效性、计划合理性 |
6.6.2 结构概要设计评审要素
结构概要设计评审要素如表6-15所示。
表6-15 结构概要设计评审要素
序号 |
类型 |
内容 |
1 |
结构概要设计 |
² 基本参数及技术性能指标的正确性; ² 设计的工艺性、装配的可行性、主要装配精度的合理性、主要参数的可检查性、可试验性; ² 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原理的实施情况; ² 主要零部件结构的继承性、经济性、工艺性、合理性; ² 设计计算的正确性; ² 特殊外购件、原材料采购供应的可能性,特殊零件外协加工的可行性; ² 标准化程度的落实情况; ² 故障分析及措施; ²
产品成本构成情况 |
6.6.3 结构详细设计评审要素
结构详细设计评审要素如表6-16所示。
表6-16 结构详细设计评审要素
序号 |
类型 |
内容 |
1 |
结构详细设计 |
² 是否具备产品定型的条件; ² 设计改进的正确与完善情况,以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² 改进部分的工艺性; ² 产品包装、贮存、搬运要求的正确性、合理性与完善性; ² 操作的方便性、宜人性、操作、指示标牌应采用形象化符号,标志合理、齐全是否符合标准规定; ² 产品标准化程度; ² 故障分析与措施; ²
使用说明书的正确与完善 |
6.6.4 结构图纸评审要素
结构图纸评审要素如表6-17所示。
表6-17 结构图纸评审要素
序号 |
类型 |
内容 |
1 |
总成图 |
² 总成图、部件图和新增零件的工程图样是否充分足够; ² 总成图是否标明产品规格、型号、主要技术参数、适用范围、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 ² 总成图是否清楚表达了基本组成部件和零件明细; ² 总成图、部件图是否标注了主要配合尺寸和配合代号; ² 总成图、部件图的配合等级是否协调且符合使用状态要求 |
2 |
零件图 |
² 零件图的视图表达是否清晰完整,反映了零部件的形状; ² 零件的结构设计的可靠性是否充分考虑,适用时得到了验证; ² 零件的结构设计是否能方便经济地加工、制造; ² 零件图是否具有确定零件形状和结构的全部尺寸和公差; ² 零件图有配合要求的尺寸、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是否协调; ² 零件技术要求是否充分、清晰; ² 系统图是否清楚表达了产品的基本组成、主要特征、功能关系、信息与过程的流向; ² 原理图是否表达了输入与办出之间的关系,是否清楚表明产品动作及工作程序等功能; ² 接线图上的元器件型号、代号、规格、数量是否符合标准规定 |
6.6.5 结构手版评审要素
结构手版评审要素如表6-18所示。
表6-18 结构手版评审要素
序号 |
类型 |
内容 |
1 |
结构评审ID外观曲面 |
示例:ID确认修改无误,可以实现,细节结构建模调整达成一致意见,各部分工艺已交代清楚 |
2 |
ID评审结构外观建模 |
示例:大面外观与原大面一致,或修改达成一致意见,细节部分无疏漏,分型面确认无误,按键曲面确认,盲点确认 |
3 |
结构完成,投模评审 |
示例:挂绳孔确认,模具纹理,符号确认 |
6.6.6 产品结构外观设计审核要素
产品结构外观设计审核要素如表6-19所示。
表6-19 产品结构外观设计审核要素
序号 |
主题 |
内容 |
1 |
外观形态 |
² 整体尺寸如何,整机置于桌面的稳定性,是否符合手持机要求,把握的舒适性,操作的舒适性(人机工程); ² 评估外壳空间是否能装得下整个电路结构,各外部接口位置的合理性(包括各接头插入是否干涉),结构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是否存在尖角,是否存在夹手现象,是否有提示标识; ² 结构强度是否合理; ² 结构上是否留有升级和扩展空间; ² 整机的稳定性(包括机器本身的自重和机器与桌面的摩擦力) |
2 |
整体加工 |
² 机器由装配结构如何(由几件组成,如何组装),使用方式如何,是否便于装配、使用和维护; ² 各零件加工工艺性(如是否便于分模、注塑、机加工等); ² 材料选择是否通用(包括成本),满足需求(包括环保方面、阻燃等),表面处理是否会存在困难; ² 配合面的脱模角 |
3 |
各模块使用方便性和功能方面 |
² 示例:某显示(LCD及镜片)模块是否充分考虑镜片易划花的问题,是否充分考虑显示角度和视线死角,LCD的视角为正负40度,最佳视角为20度,考虑镜片上丝印的难度; ² 外部接口:结构强度、拔插方便性(位置)、防尘防水性、防尘防水性能、接口的防松脱性能等是否达到要求; ² 机壳及产品标识:丝印蚀刻产品名称型号、公司Logo、各操作标识、标识、铭牌、序列号(注意防呆)操作指示,底壳是否有脚垫保护底壳以免划花 |
4 |
其他 |
经济和实用,符合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要求 |
6.6.7 结构样品评审要素
结构样品评审要素如表6-20所示。
表6-20 结构样品评审要素
序号 |
主题 |
内容 |
1 |
结构样品 |
² 结构和电缆需要解决的遗留问题是否已经解决? ² 热测试、噪声测试中的结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 ² 环境测试、安规测试、EMC测试中的结构和电缆问题是否已经解决? ² 产品结构包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
6.6.8 结构转产评审要素
结构转产评审要素如表6-21所示。
表6-21 结构转产评审要素
序号 |
主题 |
内容 |
1 |
结构转产 |
² 试产过程中的结构件问题是否全部解决? ² 结构相关的所有文档和图纸是否齐全?在小批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全部解决? ² 结构是否符合环境测试、安规测试、EMC测试、散热的要求? ² 产品是否满足工程安装和服务方面的要求?(恶劣环境、高空作业等情况下尤其应该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