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销1000万元的操盘手就是好的运营:可以去查一下天猫一年店均销售额是多少。
会标题、开车、刷单三板斧的就是运营:太肤浅!也太着相了!姿势大于内容。
什么“刷得狠的时候要增加推广预算,故意拉高流量来降低转化率,为的是安全”之类的秘诀都来了,“常识”都去哪里了?
电商运营的核心是流量:公号“朴素天真”内有一篇“子道:日销700000元,究竟凭什么”,可以好好看一看。流量大体是自由的,是不受控制的,应该看见线上零售中接触顾客的被动性,以及同行近距离竞争的残酷性,才能真切地明白“打造店铺竞争力”远比“找流量”重要得多,顾客“喜欢你”比“看见你”重要得多。
交给运营就可以了,老板可以甩手:有过这个经历的,基本都是有一肚子苦水的;想尝试这么干的,不久也会喝下苦水。
运营说的话老板听不懂就是好的运营专才:没有通俗的语言体系,不太可能是好的运营。一则是无能;二则是故意的。
大店是因为有厉害的运营:这话只对了一小半!还有一大半是因为有厉害的老板和稳健的团队!
网店一定必须要有爆款吗?爆款占比越高越好吗?
运营是电商成败的关键:错,成败的因素是全方位的,是立体的。没有立体化的结构思想体系和细节思维能力,做不好运营。
运营必须什么都懂:错!运营的核心价值是深刻理解行业,洞悉消费者的结构、心理和行为路径,知道如何逐步构建业务的竞争力。
只要烧钱多,运营就能立功:马上就可以喝到苦水了。
电商是年轻人擅长的事情:少年英才有,但大盘子还是牢牢掌握在老家伙(30岁往上)的手里。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运营要充分放权:首先你得理解运营的套路,判断其套路是否朴素,不朴素的,可以统统否决。
老板不应该对运营指手画脚:真实原因是老板觉得电商运营比较神秘难懂,没有破除神秘感,所以对运营的工作模块解构能力不足,提不出问题,更提不出新的要求,沟通心力上处于明显的心理劣势地位。
老板是知,运营是行,必须是知行合一。要知得真切朴素,知得笃实天真,便是行;行得明觉见性,行得警察幽微,便是知。
老板学着理解电商路径,不一定就能马上达成一个多么高的目标,因为制约业务发展的因素需要一个一个去克服,立竿见影的好处是能识别幺蛾子,能躲得了坑,这是经营安全的一个底线,要守住。
电商正在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朴素,越来越呆板,但对零售品牌和渠道的中后端的要求则变得越来越高。任何只见前端(店铺流量),忽视中端(店铺结构、呈现水准)和后端(供应链、组织结构)的电商都必将式微。
破除电商神秘感的办法:
(1)认认真真把《电商不难》读一遍,如果还是不行的,找子道。
(2)运营讲出来一个概念,你必须刨根究底问明白,然后自己判断这个概念的朴素涵义是什么,判断运营对概念的解读和理解是否朴素。如果你觉得运营讲的话有点忽悠你的意思,很不幸,你的直觉很可能就是对的。你也别太生气,因为他可能是很真诚的,只是的确不太懂什么才叫运营。
(3)凡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比如把流量和操作技巧放在第一位的;或者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比如对后端美工、供应链不上心的,都不是正确的运营理念。应当以最精简的眼光看电商,并且以最多的汗水打造竞争优势。
(4)针对整体运营的关键执行动作,必须拷问:这件事情对消费者的价值是什么?消费者会产生好感吗?是否会无感呢?
(5)强迫自己把大量线下消费置换为网购(其实没有风险,不满意就退货呗),刻意锻炼自己的网购经验,使自己的网购经验变得丰富、有细节,并形成自己的网购价值观。然后把自己站在顾客角度所形成的价值观,去观照自己的店铺,去检验自己的运营执行。
只要坚持做,找到合适的人,就能把电商做起来:所有老板,都必须破除电商神秘感,除非不做电商。否则,无从判断运营计划的朴素性和可靠性,造作的、违背常识的事情会不断变着法儿出现,躲都躲不掉,轻则业务受挫,重则坍塌巨亏。
组织结构是运营的事情:错!这是老板的事情,否则任何人事动荡都是不可控的,对稳健经营可能是灾难性的。
老板要牢牢控制运营:得看情况,也得看人,对朴素可靠的事情掣手掣肘,也是把书给读哑巴了,反倒给运营节奏添乱。
行业第一什么都是对的:每个行业都存在行业性麻木的地方,就看你有没有本事挖得出来。
运营主要依靠技术:错!运营主要依靠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里,必须懂零售,必须懂行业,必须懂消费者,必须懂如何在竞争环境中构建优势。
(1)要跨越多行业去看见那些顶端经营得比较潇洒自在的自主品牌,看看他们的定力在哪里,他们为何不愿意采用市面最为流行的运营办法,他们为何能对外界的竞争套路不闻不问呢?
(2)如果不从产品结构、价格梯度和整个中端的店铺呈现努力,单从推广和追求排名的角度,如何维持住竞争力?好比一个餐馆生意不好,如果不从菜品、餐具、服务、环境、灯光等角度进行改进,靠服务员出去派传单能解决问题吗?消费者认同的价值尺度在哪里?老顾客有价值尺度,新顾客就没有吗?
(3)从事一个行业,必须俯视一个行业,必须从更高的角度设计供给结构和呈现结构。如果只是摆出一副模仿、尾随者的姿态,如何能获得行业地位?如何能获得消费者的接纳?何时进入第一梯队?
(4)高度依赖推广、刷单、低价策略,一停下来销量就掉链子,是更加验证和强化了造作理念的正确性了对吧?利润不要了吗?什么时候是个头?
(5)在面对行业竞争的时候,冷静地问自己几个问题:你是不是比别人更好?你是不是比别人的场面更大?你是不是比别人更巧妙更友好?如果不是,那就是在消费者的眼前摆明了自己不如同行了,如此,流量算什么。
电商运营是有秘诀的:谁见过秘诀?要说有秘诀,也只能是抱持最朴素天真的经营理念,把结构做好,把表达做好,把服务做好,流量自然是少不了的。就这短短几句话,精、气、神俱佳的优势品牌是一听就懂,弱势品牌更要听得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