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经济发展支撑餐饮市场规模稳步提升

经济稳增长、调结构,餐饮业受宏观经济影响小。经济增速虽进入中速时代,经济结构转型,但餐饮行业受宏观经济波动小,仍旧保持较高速增长,2018年收入超过4.27万亿元,增速9.5%,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整体增速(高0.5pct)。如图2-1、图2-2所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1中国餐饮业收入规模 图2-2餐饮收入增速高于零售品销售增速

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餐饮消费观念和结构转变。外出就餐更趋经常化和理性化,选择性增强,对消费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更加追求品牌质量、品味特色、卫生安全、营养健康和便利快捷,食品支出的内部结构悄然发生调整。如图2-3所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3餐饮支出占比与收入增速维持同步变动

3.社会与人口变革加速餐饮消费升级

城镇化步伐加速,成为餐饮发展新动力。2017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8.52%,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城市及乡镇的餐饮业发展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餐饮业发展在新型城镇建设中的地位优势明显,餐饮消费所带动的新型城镇商业综合体、特色美食街区、旅游文化产业的繁荣,将成为解决城镇居民就业、增加税收、提升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地方政府结合城镇规划必将配套各种相应的餐饮投资政策。

工作与生活节奏加快,改变人们的就餐场景。现代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更加快节奏、高压力,使得选择在家中花费时间准备三餐的人越来越少,以家庭为就餐中心的传统就餐模式已经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及个人选择外出就餐,在满足就餐需求的同时,也承载着家庭、社交、商务等联系和情感交流的功能。

人口结构的变化,加速餐饮业的转型与升级。在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同时,新生代80后、90后,甚至00后消费者迅速崛起,已经取代50后、60后、70后成为餐饮消费的主力,80后人口数量2.28亿、90后人口数量1.74亿、00后数量人口1.47亿。新生代消费者具有与老一辈明显差异的消费理念、消费习惯,他们追求个性、平等、自由、分享的社交方式,更易接受和尝试新鲜事物,对一切新、奇、特的事物几乎没有抗性。生活在富裕时代的他们,对价格不敏感,更看重价值和精神消费,对品牌的调性和主张、菜品的特色和品相、就餐的氛围与格调、服务与体验、互动与参与更加挑剔;他们喜欢追求时尚、流行,往往喜新厌旧,没有很强的消费忠诚度;他们多数是宅男宅女,大多不会做饭,也不愿做饭,基本外出就餐或叫外卖。他们的生活观、消费观使得众多餐饮企业必须全方位创新、加快转型升级,以应对翻天覆地的消费需求变化。另外,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口的异地流动愈加频繁、数量愈加庞大,加快了餐饮产业的区域流动,刺激了餐饮企业的异地扩张、菜品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