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说明的是,本章中的基层经理98是指直接管理一线工作者的人。他(她)们在军队里被称为连长或班长,在车间里被称为班组长或车间主任,在政府中被称为科长或股长(政府级别设置没有股级干部的设定,不过该级干部普遍存在),在商场超市被称为主管或课长、在酒店被称为领班、主管或其他名称。
企业是否能高效运转由两股力量决定的,一股力量是设计的力量,即企业的目标和计划设计、工作和岗位设计、组织和架构设计、薪酬和激励设计乃至企业文化和精神设计等;另一股力量是现场的力量,即现场作业目标和计划、一线人员的作业意愿和能力、现场的设备情况、作业规范和执行情况等。
以下是某制造业企业的基层经理自己写的现场案例:
“检修开始后第二天全公司停电两天,泵房内部处于拆除外运的关键过程,为了不影响整体施工进度,车间人员采用肩挑背抗的方式将20台旧泵(每台泵约300kg)从泵房里搬运出来,同样的方式将20台新泵运进去,有效的保证了检修进度正常进行。”
“检修期间车间全部停产,车间温度在零下5~零下11度,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恢复生产,所有参与检修人员没有一个请假,尤其是上夜班人员冒着严寒连续工作12个夜班,部分人员得了重感冒依旧坚守在检修岗位上,经过12天持续作战提前3天圆满完成检修任务,恢复生产后设备效率显著提升,产能提高了接近20%。”
这是企业中最鲜活的奋战场景,也是现场力量的表达。企业如果缺乏这样的现场奋战,无论战略计划制定得多么完备,在实际竞争中也会一触即溃。可以说,基层经理是一家企业的基石,承担着最繁重的工作,和一线员工紧密链接在一起。这批人是否得力,决定了企业现场的力量是否强大,决定了企业真正的运营效率。
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经理却不太起眼,来自企业外部的人和某些企业内部的人会有些看不起他(她)们,认为这些人无足轻重。甚至有一些企业家觉得基层人员无足轻重,招人是“分分钟的事”,这也是多数中国企业的观念误区,即过于看重顾客价值而不重视基层员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