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XYZ分类:从波涛汹涌到波澜不惊

ABC分类有助于我们认识哪些货物应该值得更加注意,投入更多精力—— 如同某些企业的老总语气,做好点,认真点,看紧点之类,那么XYZ分类就是可以更加明确地指出货物特征,从而有策略地对应处理这种货物,犹如前辈同事的手把手指点,这一步骤放缓,那一步加快。

通过ABC分类,只会知道这个货物很贵重,价值很高,或者由于批量导致占用企业资金很高。而XYZ分类,就会有更加明确的货物特征,一瞬间会让你判断出如何处理这钟货物。而且不光是库存,甚至计划预测方法,都可以结合XYZ分类法来试用。

XYZ分类是一种根据需求变化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通过三个不同的特征,划分为XYZ三个类型。

X 类:相互之间差异很小。X类的特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值的表现稳定,仅仅是在恒定水平下出现小幅度的波动。在预测上也可以可靠地预测未来需求。

X类产品(虚线为水平趋势线)

图2-2 X类产品

Y类:相互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大。尽管对Y类的需求不是稳定的,然而又非零星的,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需求的变化。这通常是因为需求波动是由已知因素引起的,例如季节性,产品生命周期,竞争对手的行为或经济因素。准确预测需求更加困难。

Y类产品 (虚线为波动趋势线)

图2-3 Y类产品

Z 类:相互之间的变化很大,甚至需求之间会出现零值,没有需求的情况。Z类的需求可能剧烈波动或偶尔发生,意味着这种货物并非经常使用,在某些时间上甚至完全没有消耗。在预测上,没有趋势或可预测的因果关系,因此无法进行可靠的需求预测。

Z类产品(没有表现出趋势)

图2-4 Z类产品

XYZ分类的目的就是根据历史表现,这种表现呈现诸如相对恒定,有所波动,又或者非常不规律的情况下进行对产品的分类,从而对其采用相适应的库存策略和预测方法。不过也有在某些情况下,采用预测数据,而非用历史数据来作为分类依据。

分类方法:

第1,​ 列出所涉及SKU需要计算的周期,如过往12个月的需求数

第2,​ 计算每个SKU的算术平均值

第3,​ 计算每个SKU的标准差

第4,​ 通过标准差除以算术平均值,得出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简称C.V)

第5,​ 通过对变异系数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第6,​ 根据变异系数的排序,划分区间,分类XYZ。一般来说,变数系数在0.5以下的SKU视为X类,变异系数超过1的视为Z类,剩下的SKU视为Y类。

图2-5 XYZ的划分

同样,某公司对20个SKU进行ABC分类之后,希望继续对此进行XYZ分类。那么列出其过往12个月的需求数据,并对此计算出平均值(Average)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简称S.D.)。标准差数值越高,代表着该序列越不稳定。

表2-4

接着用标准差除以平均值得出各个SKU的变异系数。如果该SKU的比值越接近零,则表明它的波动性就越低,需求表现越平稳。

表2-5

接着根据变异系数按照大小排序,系数在0.5以下的视为X类,系数超过1的视为Z类,剩下的则为Y类。

表2-6

通过这个分类之后,就能够迅速知道货物的特征,并且相应的图示也能立刻在心里浮现,从而对货物波动的表现有了基本的掌握。X类货物有着很平稳的需求,而Y类则有着一定的波动,至于Z类,起伏很厉害。根据这三类不同的特征,选择相应的方法来指定库存策略,进行库存管理。

这三种不同特征的货物,在波动呈现上表现出截然不同,X类的起伏曲线可以说是波澜不惊,平平稳稳,但是Z类就是起伏很大,波涛汹涌。

图2-6 XYZ的波动表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