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到,缺少对患者结构的识别和应对给接诊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接诊过程中,能够对患者和陪同人员进行梳理,清晰地辨别主攻对象,并且在此基础上针对主攻对象设置有效的应对策略,通过医生或医助的沟通,让一些负面信息影响最小化,是患者结构分析的重要目的。从操作上说,要想学会如何识别和应对患者结构,首先要了解患者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患者角色的五种结构
我们先来看一下图4-4患者结构的模型。
图4-4 患者结构模型
可以看到,患者及陪同者进入门诊时,大致有五种可能,我们将这五种可能按角色进行了划分。这五种角色之间有重叠,可能会出现几种角色在同一个人身上,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五种角色,我们分别认识一下它们:
第一个也是最核心的就是“决策者”。所谓的决策者就是其要决定用哪种方案,花多少钱。决策者要承担整个就诊决策的责任,换句话说,如果诊疗过程中出现问题,决策者要承担其决策带来的压力和风险。
第二个角色是患者,简单来说就是“病人”。患者要承担的是病痛,以及治疗后可能出现在身体上的各种风险。患者是五个角色中的关键角色,没有患者,其他角色也就相应消失,而且患者与决策者之间有重要关系。
第三个角色是购买者,即花钱的人。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决策者、患者和购买者应该是一个人,但是现实情况不是,需要做明确的区分。比如决策者和购买者是一个人,那么即便患者想治疗,但他没有权利,也没有钱做决定;或者付款者和患者是同一个人,但陪同人是决策者,两人的关注点可能会分别停留在价格和方案上。因此,角色不同,我们的应对也不同。
第四个角色是影响者。影响者是指其本身无法直接为患者做决策,但他会对决策有影响。比如陪同者有过治疗经验,对方案有一定的了解,患者在考虑方案时会大概率选择倾听陪同者的意见,希望能从专业角度给出建议和分析。
第五个角色是随从者。随从者比较简单,就是跟随患者过来,对决策或治疗过程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和引导的人,但是我们也要适当关注,一旦处理不好,随从者也有可能转化为影响者。
(二)五种角色的应对策略
针对这五种角色,我们的应对措施也有所不同。
1.决策者
从决策者的角度来说,作为主攻对象一定要让其深度参与接诊过程,保证其在决策前信息的全面性和权威性。具体地说,如果决策者非常关心患者,或其本身就是患者,那么我们有必要让其对于整体治疗过程有非常深度的了解,对方案利弊及对患者的影响分析是科学的、全面的,让决策者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做有效的判断。
同时,我们基于对于决策者性格的分析,选择适合他的方式沟通,让决策者喜欢在这儿治疗,喜欢和医生沟通,他就容易做出在门诊就诊的决策,甚至会接受我们的高客单价的理想方案。所以,决策者是我们的主攻对象。
2.患者
患者的应对主要是我们“引导”——引导患者表达出对于方案的接受与认可。从患者角度来说,我们要充分考虑方案的利弊,分析他的心理需求和身体需求。从身体需求上说,我们要帮患者梳理病情病因及可能的隐患,让患者体会到我们对他的关心及病痛的理解,并且让患者知道我们的方案对他是负责任的、有效的,以此得到患者的认可。即便此时患者与决策者不是同一个人,但是患者的心理感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决策者的决策。
3.购买者
一对夫妻带着岳母来就诊,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患者是这位老年人,决策者是她的女儿,女婿是购买者。我们在推荐方案时就要充分“考虑”这位女婿的经济实力,通过各种渠道的询问或观察,了解他对于患者的投入意识及可承受的预算范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引导提升购买者对患者的投入认知,让其在最大程度上愿意承担治疗费用。例如:我们可以夸赞女婿的孝顺用心,对岳母很好,关心她的健康等。从这个方向树立购买者的价值,考虑付款者的自尊心,提升治疗过程中的投入度和意愿度。
4.影响者
面对影响者,我们如何应对呢?这里面有几个秘诀,首先就是“拉拢”。通常来说,影响者一般比较专业,所以要对他的专业程度给予充分的认可和赞美,在这种情况下,影响者一般不会主动释放负面信息影响就诊决策。
如果碰到那种非常不好搞定的负面影响者,怎么办?另一个秘诀就是“隔离”。一般来说,影响者从性格判断上有一些明显的特质,比如控制型或完美型,一旦我们发现陪同者具备这样的性格特质,就可以请医助或护士在赞美他的同时,利用某些方法引导其离开诊室,减少对治疗过程的参与及干预。例如:让其到休息区休息,安排休闲活动或与其聊天等,分散他的注意力,避免影响者过多影响患者的决策。
5.随从者
随重者的应对最重要的就是“关注”。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要关注随从者的感受,不能放任随从者独自长时间等待,否则随从者就有转变为影响者的风险,一旦转变为负面影响者,我们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我们要在其等待患者就诊的过程中表达出对其足够的关心和照顾,及时疏导其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不要让陪同者感觉自己被冷落,而是能够以一个比较舒服的姿态做好跟随。虽然随从者没有过多地参与诊疗,但我们也不要让他完全脱离,通过合适的引导方式,让他表达出对这个就诊过程的认可是最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