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全渠道的ROI到底是什么

自从“全渠道”一词出现以后,零售商们都很兴奋,也都开始了自己的全渠道探索。然而,当他们开始实施的时候,却开始嘀咕,投了这么多钱进去,值么?

必须得说,全渠道绝不像说起来这么容易:首先,整个库存体系必须进行升级。后台升级的同时,前台也就开始升级了(例如网站、App等顾客能看到的东西),最后,还得对员工进行培训——最后这一点对国内不少老牌百货还真是个问题。

Forrester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的时候,美国零售业一半的销售额都将是全渠道所带来的。而且,对于不少零售商来说,全渠道这个概念刻画了一副美好的图景,因为全渠道中顾客的反复购买比例为60%到70%、新客户为20%(美国数据),这些数据使得不少零售商都希望能从全渠道中分得一杯羹。

如果想在全渠道中取得成功,有很多方面需要考虑,比如整体的系统必须将配送系统纳入进去,而不是简单地外包——这样才能打造出所谓的“店配”。对于企业来说,店配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将库存周转率翻番(美国数据)——以上都是CIO(首席信息官)要考虑的问题。

然而,上述一切都需要资金支持,可问题在于CFO(首席财务官)可能会直接拒掉整个项目,因为至少在初期,这一切都是巨大的成本——今年这财报还怎么看?

因此,真正的全渠道策略必须是各部门通力协作,打造真正的全渠道——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每一个新设施、新系统来解决曾经无法处理的问题。

目前,最受企业欢迎的全渠道策略是所谓的“线上下单线下取”。这方面必须得说说梅西百货,它很好地整合了线上线下,这更能从其财报中直观地体现出来。

在诸多品类中,“线上下单线下取”这一战略做得做好的就是裙装和男女鞋,而梅西百货做得也很简单,可以随时查询店内和仓库内的即时存货状况。

类似地,丝芙兰(Sephora)在全渠道方面也做得很出色。其在线上有很强的号召力,打造了一个“美丽说(Beauty Talk)”的线上社区。

丝芙兰通过一个叫作“Sephora to Go”的App将线上和线下活动和心愿清单整合起来——通过店内定位系统(iBeacons)来为顾客提供个体化推荐,这样,当顾客离自己清单中某个商品很近时,就不会错过这个商品了。

由此可见,其实零售业的趋势并不是所谓技术革新,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和顾客在各种渠道保持联系。未来,影响顾客的将不是所谓的“移动端购买”这种东西,而是整个的购买体验和品牌故事(包括店铺品牌和商品品牌)。

因此,所谓全渠道的ROI并不仅仅是收入的提升——你做一个“节”会看到巨大的收入提升(如果没见到的话,那真是失败到头了)。但是你要想清楚,这里有多少就是过来占促销品便宜的,他们以后还会来么?另一方面,有百分之多少的消费额是“延迟消费”(本来应该1号买,但是发现10号有店庆大酬宾,于是就拖到10号用各种兑换券来买)?

所以,衡量全渠道的ROI别光看收入,更得细致地看看每个顾客群:顾客平均购买量、购买频率提升了多少?新顾客留下了多少?有多少老顾客回来了?